截至10月30日,34家A股上市券商三季度業績已全部披露完畢。整體來看,34家券商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收1845.49億元,同比下滑12.29%;實現歸母凈利潤478.23億元,同比下滑32.91%。
就單家券商來看,34家券商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無一例外均同比下滑,其中下滑超五成的共有12家券商,如國海證券、西部證券等。此外,太平洋證券是唯一虧損的券商,前三季度虧損1.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兩融業務和股權質押業務在內的信用業務,被視為今年券商最大的風險點之一。數據顯示,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凈收入為166.97億元,同比下滑了32.66%,在各業務線中整體表現最差。
凈利潤全線下滑
券商業寒風凜冽。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前三季度,34家券商共實現營收1845.4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2.29%。
營收超百億的券商有5家,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證券以及廣發證券,其中中信證券營收為272.09億元,是唯一一家營收超過200億元的券商。除了國泰君安營收微增外,其他4家龍頭券商的營收同比均有所下滑。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前三季度,這五家券商也是僅有的5家營收超過百億的券商。
34家券商中,僅有3家營收同比增長,為國泰君安、山西證券和東北證券。其中,山西證券營收同比增加27.94%,但多條業務線下滑,其他業務中倉單收入增加近八成,是其營收正增長的主要原因。
相比營收,歸母凈利潤更能直接反映券商上半年的入賬情況。
受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影響,34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8.23億元,同比下滑32.9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還實現兩位數增速的龍頭券商中信證券,第三季度業績下滑明顯,最終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73.15億元,同比下滑7.73%。
去年前三季度,共有10家券商歸母凈利潤超過30億元,今年同期僅有7家。今年排名前十的券商實現歸母凈利潤373.7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逾120億。
山西證券雖然營收同比增長近三成,但歸母凈利潤下滑近七成。為何會出現這種反差?據了解,營收增長主要原因是其他業務的倉單收入增加近八成;歸母凈利潤下滑既因其他業務支出大增,也與低迷的市場直接相關,經紀、投行、信用等各業務板塊收入大幅縮水。
利息凈收入下滑33%
包括兩融業務和股權質押業務在內的信用業務被視為今年券商業務最大的風險點之一。數據顯示,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凈收入為166.97億元,同比下滑了32.66%。
34家上市券商中,有11家該項業務出現虧損,其中4家虧幅增大。另外,東方證券虧幅縮窄,但仍有12.81億元的虧損。
海通證券和華西證券的利息凈收入實現正增長,其中海通證券前三季度利息凈收入34.69億元,同比大增37.61%,原因主要是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增加;華西證券該項業務收入為3.79億元,同比增長6.92%。
東北證券該項業務扭虧為盈,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600萬。原因是債務規模下降導致利息支出減少。
國海證券前三季度利息凈收入虧損4.10億元,同比虧幅增大。對此,國海證券表示,主要原因為存放金融同業利息減少及外部融資利息支出增加,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利息支出、拆入資金利息支出、應付債券利息支出增加。
投行業務收入下滑
受一級證券發行審核趨嚴、趨緩等因素影響,34家券商的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190.49億元,同比下滑29.06%。
去年同期有10家券商投行收入超過10億,今年僅有6家券商該項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分別為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以及招商證券,不過這6家券商投行收入同比均下滑。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的該項收入同比下滑幅度均超20%。
投行業務收入同比正增長的券商僅有4家,分別為南京證券、中國銀河、長城證券以及太平洋。
其中,南京證券于今年上市,前三季度投行手續費收入同比增幅達75%。記者查詢得知,南京證券前三季度合計承銷金額為49.09億元,其中首發募資2.12億元,增發募資25.56億元,還發行了20億元的公司債;去年同期的承銷金額為41.98億元,沒有首發募資,增發募資15.97億元,發行公司債券16億元。
投行收入下滑幅度超過一半的有國金證券、華西證券、山西證券、國海證券、西部證券以及廣發證券等。其中廣發證券上半年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9.2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51.09%。
據記者梳理,今年前三季度,證券發行審核趨緩、趨嚴,不論是過會率還是融資額,都同比大幅縮水。今年前三季度月均上會企業數量為18.44家,較去年同期銳減59%;今年月均過會企業數量為9.78家,較去年同期月均過會數量減少七成。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股權承銷金額為1.02萬億,去年同期的股權承銷金額為1.17萬億,同比減少了12.82%。其中,首發承銷金額為1154.23億元,同比減少了三成;增發金額(包括投行為主承銷商和財務顧問)為6349.40億元,同比減少27.72%。
經紀業務遇冷
一方面傭金率不斷下滑,另一方面股票成交量日益低迷。34家券商共實現446.50億元的經紀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6.82%。除了太平洋證券外,33家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均同比下滑。
2018年1~9月,累計日均股基交易額3905.7億元,同比下滑15.3%。各家券商經紀業務都受到波及。
今年年中以來,券商減員、降薪的傳聞不絕于耳,券商半年報數據也證實上市券商的確在減員,大多為經紀業務人員自然流失或減員增效。
去年同期,中信證券的經紀業務收入超6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沒有一家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超過60億元,第一名中信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58.48億元,同比下滑了6.75%。
太平洋證券前三季度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2.34億元,同比增長5.51%,是唯一一家實現正增長的券商。
自營、資管實現分化
根據“自營收入=投資凈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值變動的凈收益”的公式來計算,34家券商的自營業務收入正在分化,有券商該項業務同比增幅超過八成,也有券商自營業務降幅超過七成。
自營業務在分化通過大型券商的表現也能看得出來。中信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業務收入65.48億元,同比微降0.46%,排名第一;國泰君安自營收入45.15億元,同比下滑3.22%;申萬宏源該項收入35.55億元,同比增長51.33%。
申萬宏源該項收入增長主要是投資收益增加,去年同期的投資收益為26.2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申萬宏源的投資收益為36.8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0.09%;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減少,是因為受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影響。
廣發證券前三季度實現自營業務收入35.1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42.26%,排名第四。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虧損19.46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額大幅增加,廣發證券解釋原因為本期交易性及衍生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所致。
根據34家券商公布的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有些券商公布數據為資管及基金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口徑一致),有17家券商實現了同比增長,有17家券商同比下滑。
就行業來看,資管新規威力之下,券商資產管理規模繼續萎縮,據基金業協會日前公布的9月資管最新數據,券商資管三季末管理規模僅剩13.84萬億元,比今年年初16.57萬億元減少了2.73萬億元,更比去年規模最高峰(18.77萬億元)下降了近5萬億元。
行業寒冬到來,或正是行業重新洗牌的時機,回歸主動管理將成為券商“長周期”發展階段需要練就的核心競爭力。
11:49 | 長陽科技順利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11:46 | 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已接冰雹報案超... |
11:44 | 腦連科技亮相科博會 展示腦機接口... |
11:42 | 奇瑞安全之夜 風云A9L用技術冗余上... |
11:32 | 發生了什么?這個板塊多股“2連板... |
10:58 | 6天6板,002190,“一字板”漲停! |
10:12 | 華夏銀行昆明分行與國鐵昆明局共筑... |
09:09 | 明略科技副總裁譚北平:深耕超圖多... |
23:46 | 南京化纖重大資產重組草案出爐 主... |
23:46 | 杰克股份:全力推進智能高端產品研... |
23:46 | 風范股份錨定海外市場 多元化布局... |
23:46 | 閏土股份穩固業務基本盤 不斷強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