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鶴 見習記者 賀王娟
百貨業轉型“陣痛”加劇。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26日,已發布202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13家百貨上市公司中有11家業績亮起“紅燈”,預計業績下滑或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披露業績預告的百貨上市公司在公告中直言:“疫情對企業經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疫情確實是影響百貨上市公司業績的主要原因。”彩貝殼商務負責人孟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不僅直接影響銷售收入,企業轉戰線上后,運營成本也大大提升。”
已有11家百貨上市公司
預計上半年業績下滑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上述13家百貨上市公司中,除寧波中百業績預增、ST大集預計扭虧外,其余公司均預計盈利下滑,占比超八成,降幅為20%至200%不等。
上述百貨上市公司大多在業績預告中表示,疫情是導致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即便是業績表現相對較好的寧波中百、ST大集也在公告中稱,2022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受疫情沖擊明顯。不過,寧波中百因擔保案事項結案沖回相應的預計負債等,導致上半年凈利潤有所增長;ST大集方面表示,雖然公司部分地區的百貨商超業務不斷受到疫情沖擊,但公司積極應對、聚焦經營、推動業務變革提升,通過積極拓展對外合作、降低成本等措施實現了凈利增長。
相比寧波中百、ST大集兩家業績“預喜”的企業,在上海、北京等地的百貨企業受疫情拖累更甚。
新世界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560萬元至384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減少8721萬元至1億元。新世界對此表示,2022年上半年,上海地區疫情形勢復雜嚴峻,公司的各項工作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特別是4月份、5月份上海實體零售業的全面停擺,由此公司的百貨零售業、酒店服務業及醫藥銷售業受到了較大的沖擊,收入及利潤均大幅下降。
位于北京的王府井、翠微股份上半年業績同樣下滑嚴重,王府井預計凈利潤下滑23%至37%,翠微股份預計凈利潤下滑70%至80%。
翠微股份表示,受疫情影響,商品銷售收入及租賃收入大幅下降。
王府井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本期業績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疫情影響所致。6月份以來,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公司積極開展引流擴銷工作,經營業績開始企穩回升。
傳統百貨公司
積極探索出路
逆境之下,“傳統百貨公司的出路在哪兒”成為待解難題。近年來,多家老牌百貨企業積極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進行轉型升級。
作為百貨龍頭,王府井的轉型早已開始。2020年,王府井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用于開展免稅品經營等業務,業界認為此舉意在打開第二增長曲線。2022年5月份,王府井又獲得海南奧特萊斯旅業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據悉,這是2021年以來,公司在“海南免稅島”布局的第4家公司,也是公司在“海南自貿港”開展商業物業項目經營的重要一步。
翠微股份通過收購海科融通布局第三方支付業務,從最新財報來看,第三方支付業務確實為翠微股份的業績帶來了增量。2022年上半年海科融通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23億元至1.34億元,同比增加70%至85%,但受百貨主業拖累,2022年上半年翠微股份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減少70%到80%。
也有傳統百貨企業積極尋求新模式。曾是重慶時尚百貨“頂流”的遠東百貨大都會店在今年閉店后,未來將從傳統的百貨賣場轉型為購物中心。此外,也不乏百貨企業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數字化、體驗式消費新模式。
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百貨行業無論向哪個業態轉型,首先要改變的是傳統的經營理念,要回歸到產品上,變革經營模式,單純靠關店是斷臂求生、不可長久。轉型是向死而生、蛻變成蝶的過程,需有相應經營理念的人才來主導,且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做精準營銷,而不是延續傳統的商業租賃與聯營模式。”
“對百貨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很有必要。同時,企業需從根本上改變商業模式、經營體系以及經營結構,要把傳統百貨轉變為‘休閑娛樂+沉浸式體驗’的消費中心,從過去的賣商品轉變為賣生活方式。”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