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當前,直播風潮正盛,保險大咖、保險營銷員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等方式宣傳保險的熱情也很高,在肯定新型營銷方式的同時,近期,多地銀保監局警示風險,提示保險機構營銷應合法合規。
北京銀保監局日前指出,近期,短視頻、直播帶貨等互聯網銷售新模式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北京地區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開展保險營銷宣傳和銷售等行為也日益普遍,合規風險隱患需要重視,特別是存在有的機構混淆線上線下保險業務進行監管套利,有的保險短視頻、直播主體不具有合法資質,有的保險短視頻、直播內容存在誤導宣傳等諸多問題。
為此,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于保險網絡直播和短視頻風險提示的通知》,要求保險機構應當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區分不同情形嚴格落實保險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要求。
具體來看,一是嚴格區分保險短視頻、直播業務形式。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判斷,屬于互聯網保險業務的,應當嚴格符合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對于通過線上引流、線下轉化等方式開展銷售活動的,應當嚴格遵守所屬渠道類型及相關保險產品銷售的監管要求。
二是嚴格規范保險短視頻、直播有關主體。保險機構可以按照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建立自營網絡平臺,開展保險短視頻、直播等形式互聯網保險業務活動,應當集中運營、統一管理。保險機構對于所屬各級分支機構及從業人員個人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開展的營銷宣傳活動,應當嚴格管理審核,確保營銷宣傳信息合規準確。保險機構應當充分“了解你的合作方”,不得委托未取得合法資格的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不得以信息技術費用、推廣費用、咨詢費用等名義變相支付保險銷售傭金。
三是嚴格管理保險短視頻、直播相關內容。保險機構通過保險短視頻、直播進行營銷宣傳的,應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得出現不實陳述或誤導性描述等情形。保險公司應當審核第三方網絡平臺以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提供宣傳服務的內容,對宣傳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規性承擔相應責任。保險機構應規范使用機構簡稱,避免出現保險公司與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險機構與第三方網絡平臺等相混淆的情況。
此前,河北銀保監局也發文指出,針對當前短視頻直播平臺保險營銷宣傳存在的不當宣傳、銷售誤導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整頓,加大對分支機構及從業人員短視頻直播賬號和信息發布的審核力度,堅決清理未經報告開設賬號和發布內容行為,嚴格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直播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有助于宣傳和展示保險產品服務,刺激潛在需求,應當鼓勵,但保險是較為復雜的金融產品,在直播帶貨過程中必須予以規范。
(編輯 張明富)
16:15 | 北上協組織上市公司走進金隅集團 |
16:05 | 摯達科技推出新一代蛇形自動充電機... |
16:04 | 民生銀行創新推出航旅縱橫聯名信用... |
16:03 | 全球激光顯示技術迎來重大突破 海... |
16:01 | 阿里大文娛更名“虎鯨文娛” 以優... |
16:00 | 原力靈機國際賽場嶄露頭角 重慶“... |
15:59 | 京基智農跨界布局“IP經濟”賽道 |
15:58 | 交大思諾:始終高度重視市值管理工... |
15:58 | 交大思諾:目前暫無軌道交通領域外... |
15:30 | 2025(第三屆)兩岸碳中和大會在福... |
15:29 | “智譜清言”、“Kimi”等35款移動... |
15:28 | 屏幕、性能和續航全面升級 iQOO Ne...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