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為進一步推動穩增長穩預期,著力促進中小微企業調結構強能力,近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圍繞紓困和服務兩方面提出15條具體舉措。
其中關于“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產業鏈上中小微企業融資”“加大對優質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支持”等方面的安排,直指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成本高、回款慢、融資貴等問題,立足做好幫扶、促進發展兩手抓,以增強中小微企業發展信心和預期,激發其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
春節將至,鋼材冬儲暫且告一段落。“由于鋼廠產量低、庫存少,加上很多鋼廠沒有發布冬儲政策,盡管我們儲備了一部分,但整體來講當前的冬儲量并不高。”1月15日,一位不愿具名的鋼貿商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春節前鋼貿商的囤貨熱情普遍不高,預計春節后或有所回暖。
據悉,鋼材冬儲一般針對地產及基建相關的建材鋼。鋼材冬儲一般從每年12月下旬開始,大多會持續到第二年2月份或3月底,而東北地區冬儲甚至會延期至5月份。
*ST金洲連續11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每股1元 面臨多重退市風險
1月15日晚間,*ST金洲發布公告表示,預計2022年虧損0.6億元至0.9億元。同日,公司發布的《關于公司股票存在退市風險的提示性公告》顯示,公司可能觸及財務類、交易類以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三重退市風險。
雖然較上年相比大幅減虧,但*ST金洲仍然無法擺脫虧損局面。根據公司披露數據,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0.99億元,虧損15.25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0.62億元,虧損0.55億元。
【證券時報】
自2022年12月下旬以來,回調了4個月的新能源板塊開始反彈。截至1月13日,萬得新能源指數已經從2022年12月23日上漲了13%,部分龍頭個股反彈幅度超50%。與此同時,一些上市公司公告透露,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已在新能源板塊回調過程中加倉。
不同于去年上中下游“兩頭強、中間弱”的格局,這一輪基金經理加倉方向集中在新能源產業鏈的中游制造業環節,諸如海上風電中的塔架和主軸軸承、新能源汽車中的發動機曲軸等。
參與定增能獲得比市場價格較低的折扣,對機構投資者有很大吸引力。近期A股市場企穩,不少未解禁的定增項目浮盈比例不斷提升。進入2023年以來,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的熱情持續高漲。
公募基金在選擇定增標的時,往往會選擇業績確定性高,以及短期估值、價格合理的公司或行業。不過,要提醒的是,公募基金參與定增往往能獲得比當時市價低的成本,投資者不可盲目跟風參與定增股的炒作。
公募基金作為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資產配置一直為市場所矚目。統計顯示,目前已有21只權益類基金搶先公布了2022年四季報,共有104只A股獲得基金重倉,其中天齊鋰業、華友鈷業、寧德時代等8股獲5只以上基金重倉。
從持有基金數量、基金持股總市值來看,目前已披露的基金重倉股中最受青睞的是天齊鋰業,共獲得10只基金重倉,合計持股市值達到29.99億元,其中匯豐晉信低碳先鋒A、國投瑞銀新能源A、匯豐晉信動態策略A這3只基金位列天齊鋰業三季報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且四季度對天齊鋰業均無加減倉動作。
【上海證券報】
近日,多家私募向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露,海外機構資金對其旗下產品興趣明顯增加,部分進行了追加申購。與此同時,開年以來,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外資機構紛紛唱多中國資產。興業證券測算稱,今年外資流入規模或達3000億元。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站在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今年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凸顯,外資增配中國資產是大概率趨勢,在此背景下,港股反彈行情有望持續。
“新年第一周港股大幅上漲,去年對中國股票保持謹慎的海外投資者態度發生轉變,很多海外客戶對我們公司的產品產生濃厚興趣。”保銀投資相關人士透露。
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報季即將拉開帷幕。從已披露的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情況看,不少基金重倉股業績預喜,許多明星基金經理提前“埋伏”了業績可能向好的上市公司,試圖把握住可能的由估值和業績提升帶來的“戴維斯雙擊”。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14日,基金重倉股中的天合光能、廣匯能源、鹽湖股份等去年的凈利潤同比有望增長超過100%。
在經歷了開年首周的快速拉升后,上周A股市場整體高位盤整。行業板塊從普漲轉為快速輪動,前期領漲的新能源及大消費主線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撤,由金融、信創板塊接力“領跑”。
展望后市,指數在盤整后能否繼續上攻?外資能否延續流入態勢?A股春節前最后一周怎么走?機構觀點認為,高頻數據驗證與基本面預期形成改善正反饋,各類投資者增配A股已成共識。短期來看,節前最后一周交易,市場或有調整,但春節后市場的修復趨勢已高度明確。
【中國證券報】
2023年新能源基建火熱開局,多家上市公司發布新能源基建項目中標、投資計劃等公告。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中標項目涵蓋光伏、風電等多個類型,中標金額從億元到百億元級別。按照國家能源局設立的目標,2023年新增風光裝機將達1.6億千瓦,同比增長超33%。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新能源基建投資高景氣度在2023年有望延續。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已有6家上市公司發布新能源基建項目中標、投資計劃等公告。其中,中國電建子公司中標兩個重大工程項目,合計中標金額達109.47億元。
在江蘇揚州廣陵經濟開發區,慕貝爾汽車部件(揚州)有限公司項目總監欽安仁每周都會從上海來到這里,查看企業新廠房進展情況。“這個投資約1.6億元的廠區目前正加快建設,今年9月將正式投產。”欽安仁介紹。
加快項目簽約和建設、持續追加在華投資、布局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今年以來,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信心不減、動作不斷。專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增強,為外資企業發展提供新機遇。外資加碼中國市場,加快投資布局,體現出外資企業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決心。
根據數據,截至1月15日,2023年以來A股市場共發生1871筆大宗交易,累計成交20.71億股,累計成交額291.91億元。行業方面,醫藥生物、電力設備等行業受到青睞,累計大宗交易成交額均超百億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從個股累計大宗交易成交額排名來看,截至1月15日,恒瑞醫藥以25.85億元的總成交額位居第一,已超去年全年大宗交易成交額;此外,藥明康德的累計大宗交易成交額亦較高,居于第三位。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醫藥行業整體保持樂觀態度,中長期來看,持續看好創新藥和創新器械細分板塊。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