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山西訊(通訊員 梁晨霄)五月的呂梁山清晨,空氣清新微冷。走進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暖泉鎮劉家坪村耳農王晶晶的溫室大棚,卻是暖意融融。一串串、一排排吊袋木耳整齊劃一,場景十分壯觀。
王晶晶一邊查看木耳長勢,一邊介紹:“多虧了農業銀行的24萬元貸款幫助我解了訂箘棒的燃眉之急,這24萬元貸款縣里貼息一半,農擔貼息一部分,算下來利息很低,而且只用了3天時間,貸款就到手了,讓我發展黑木耳產業更有信心了。”
近年來,呂梁市中陽縣依托資源、氣候、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黑木耳產業,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僅鼓起了農民“錢袋子”,而且也讓黑木耳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希望產業。
農行山西呂梁中陽支行主動對接中陽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縣域特色產業,強化政銀企農合作,創新信貸產品、深化金融服務,把助力黑木耳產業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的新動力。今年以來,全行“黑木耳e貸”累計投放1100萬元,帶動1.5萬農民年均增收8000元。
農行中陽支行認真貫徹落實中陽縣政銀企農現場會精神和《中陽縣2022年黑木耳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內容,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信貸支持黑木耳產業,制定專項服務金融方案,加強考核激勵,明確目標任務,組織工作專班和外出拓展小分隊,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農行中陽支行把信貸支持黑木耳產業列為服務“三農”的重點工作,多渠道廣聯動,跑出“黑木耳e貸”投放的加速度。該支行積極與山西省農業融資擔保公司開展合作,與30%-50%的省財政貼息政策相配套,解決農戶貸款擔保難問題,大大降低了農戶的融資成本;還組建三個專項服務小組,優先配置車輛和費用資源,主動上門對接農戶,發揚“白加黑”“5+2”工作精神,白天采集資料,晚上錄入系統,做到戶戶有臺賬,戶戶有進度,戶戶有落實。市分行相關部門開通“黑木耳e貸”審核綠色渠道,做到即看、即審、即反饋。多級聯動齊發力,助力貸款快速投放。
以辦理“黑木耳e貸”為契機,農行中陽支行將上門服務與“進村入企”有效結合,深入農業企業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和融資需求以及金融服務企業發展情況,解決制約農業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與提高農民金融素養相結合,積極宣傳非法買賣銀行卡、反洗錢、征信、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金融知識;與加強全渠道金融服務相結合,在支付結算、理財等金融產品上拓展金融服務的維度。通過這三個結合,架起了農行與農村、農業、農民間的綜合金融服務的“連心橋”。
王晶晶說,有了農行的資金支持,今年自己的木耳產業從6萬棒擴大到了17萬棒,預計產值可達40多萬元。
責任編輯:田耿文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