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磊
近年來,山西沁縣農商銀行牢記金融服務“三農”初心使命,深耕農村市場,用實際行動詮釋地方金融主力軍責任與擔當。該行根據不同農業主體差異化需求,將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源源不斷送到田間地頭、送入合作社棚舍,為地方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的金融動能。
沁縣南苑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位于沁縣牛寺鄉南涅水村,合作社負責人張建明向《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乘著鄉村振興東風,合作社也迎來發展“跨越”期,兩個標準化豬棚年可出欄2400多頭生豬。但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飼料采購、防疫保障等經營成本也相應增加不少,存在一定資金周轉壓力。
沁縣農商銀行客戶經理在常態化走訪中了解到合作社現狀后,主動上門對接,對合作社經營規模和穩定的銷售渠道進行調研。基于合作社扎實的產業基礎、穩定的出欄計劃和良好的信用記錄,該行迅速開啟信貸綠色通道,為其量身定制高效便捷的融資方案。短短兩日內30萬元信貸資金就迅速發放下來。
“這30萬元真是解了燃眉之急,這筆資金主要用于購買優質飼料、疫苗藥品及支付日常水電、人工開支等,為合作社穩健運行注入強勁動能。今年合作社預計生豬出欄收入能達到50萬元左右,農商銀行的支持讓我們抓生產、拓市場更有底氣了。”張建明說。
為更好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助力鄉村振興,該行緊盯農牧產業、重點領域和關鍵主體,逐戶了解資金需求,并實行“臺賬式”管理,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有效推動養殖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同時,該行創新推出“農機貸”“糧易貸”等專項信貸產品,給予利率優惠,切實降低融資成本。此外,該行不斷優化服務模式,通過“整村授信”等舉措,將便捷、實惠的金融服務源源不斷送到田間地頭、送入合作社棚舍,用實際行動詮釋地方法人銀行的責任與擔當。
為提升金融服務質效,該行組建金融服務小分隊,深入商圈、園區等重點領域,開展形式多樣的走訪對接活動,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信貸資金投放力度,并積極推進金融創新,推出“晉享e貸”“碼商貸”“工薪貸”等信貸產品,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制信貸方案。同時,該行不斷優化信貸服務流程,簡化辦貸手續,開辟綠色通道,因戶施策、特事特辦,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該行變“坐門等客”為“主動服務”,深入社區、街道、企業和商戶聚集地,面對面了解客戶金融需求,主動對接小微市場主體。通過走訪客戶建立良好關系,及時了解客戶經營狀況和資金需求,靈活運用各類產品,力爭留住存量客戶、吸引新客戶,積極引導老客戶帶動新客戶。
以“晉享e付”商戶為切入點,該行積極開展客戶走訪工作,利用電話、微信和上門等方式,建立客戶走訪臺賬,及時掌握客戶金融需求,為下步營銷方向做準備,不斷提升客戶轉化率。進一步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有效帶動客戶數量持續增長。
(通訊員栗欣對本文亦有貢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