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飛
近日,工商銀行獲批收購重慶璧山工銀村鎮銀行并改建為支行一事引發行業廣泛關注,這不僅是國有大行對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改革的有益探索,更為農村金融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筆者認為,國有大行積極推進“村改支”有助于整合農村金融市場資源,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重塑農村金融體系架構,使其朝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這對于鞏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保障農村金融穩定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具體到工商銀行此次“村改支”案例來看,其優勢顯而易見。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大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廣泛的經營渠道以及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村改支”,能夠充分調動這些優勢資源,對原村鎮銀行進行全方位支持,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為當地“三農”、小微企業以及普惠金融領域持續注入金融活水,更精準地服務地方實體經濟發展,滿足農村金融消費者的多元需求,顯著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與可得性。
從行業整體發展角度來看,“村改支”或將成為農村金融改革的一種趨勢。過往村鎮銀行雖在支農支小方面發揮了作用,但隨著金融市場競爭加劇與經濟環境變化,其抗風險能力不足、品牌影響力有限等問題逐漸凸顯,存款流失風險以及不良貸款上升隱患成為影響其發展的瓶頸。而國有大行的介入,以“村改支”模式對其進行改革重組,猶如為村鎮銀行引入了強大的“靠山”,不僅能化解眼前風險,更賦予其更強的市場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動力,為農村金融市場培育出更具活力的主體。
然而,在推行“村改支”的過程中,也需警惕潛在風險。一方面,要確保在改革重組過程中實現平穩過渡,避免因操作不當引發客戶信任危機,造成存款大量流失,影響金融穩定;另一方面,要妥善處置村鎮銀行的存量風險,防止在整合過程中風險擴散或惡化。這就要求主發起行在改革時秉持審慎態度,精心規劃與實施,加強與監管部門、地方政府以及客戶的溝通協調,制定完善的風險應急預案,確保改革穩步推進。
展望未來,國有大行“村改支”將進一步推動農村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質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我們期待在改革進程中,相關部門與金融機構統籌協作,不斷完善機制,化解風險挑戰,讓這一改革舉措充分釋放紅利,為農村金融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的高質量發展開辟全新局面,助力農村經濟社會蓬勃發展。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