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連斌 通訊員 葛翔
農發行四川樂山市分行聚焦森林提質、流域治理、農田建設等重點領域,三年來累計投放綠色貸款超47億元,支持全市57個重點生態項目,在嘉州大地繪就青山疊翠、碧水繞城、良田豐饒的綠色畫卷。
擦亮森林資源生態底色
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樂山峨眉山市以63.7%的森林覆蓋率構筑起天然氧吧。但“綠而不富”曾是發展痛點,全市林業經濟長期低效徘徊。
2023年,農發行樂山市分行積極響應地方儲備林建設需要,創新推出5億元林業綜合開發貸款,一場“點綠成金”的變革拉開帷幕:通過集約化實施3萬余畝營造林工程,林下套種6700余畝經濟作物,配套建設智慧森林系統、防火通道等基礎設施,讓林海既筑牢生態防線,更孕育致富希望。
這種“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發展模式,同樣惠及小涼山地區的彝鄉群眾。在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5.1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如火如荼。農發行樂山市分行投放的5.08億元信貸資金正轉化為香樟、楠木等珍稀樹種,催生出林菌、林蜂等立體種養業態。
“以前砍樹賣錢,現在護林還能分紅。”家住馬邊縣民主鎮的阿合爾古一邊擦拭著蜂箱,一邊笑著說,“現在林下養蜂、采菌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據悉,馬邊國家儲備林項目將打造“天府森林四庫”生態體系:年涵養水源80萬立方米的“綠色水庫”、林下經濟產值超億元的“富民錢庫”、林糧間作1200畝的“生態糧庫”、年固碳5萬噸的“綠色碳庫”,實現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
筑牢流域生態安全屏障
岷江之畔,樂山市井研縣143條溪流如血脈滋養大地。作為“母親河”的茫溪河卻因反復治理難見清流而揪動人心。目前,全縣雖已實現城鎮污水處理全覆蓋,但管網破損、雨污混排等問題仍讓部分河段承受著污水直排之痛,流域生態修復迫在眉睫。
2024年,一場以“清障疏浚、生態修復、智慧管控”為核心的流域綜合治理戰役在井研打響。農發行樂山市分行授信3億元,現已投放1.65億元,助力5條河流清淤疏浚、10座水庫整治及10個污水處理站升級等工程建設。該分行同步構建“天眼地網”監測體系,10座微型水質監測站與20套視頻監控實時守護,讓污染無處遁形。經過生態治理后,河道煥發生機,魚蝦回歸;生態護岸筑牢防洪屏障,濱水景觀帶變身為村民樂園;水庫修復后蓄水量倍增,灌溉面積擴增,助力農業豐產。
在樂山市金口河區大渡河畔,總投資8.1億元的金口河區大渡河左岸流域水資源配置項目按下“快進鍵”。該分行量身定制融資方案,授信6.48億元,目前已投放2.01億元,支持新建兩座小型水庫、兩個自來水廠,新建堤防12.22公里、疏浚河道20.87公里。通過大瓦山引調水工程,實現汛、枯期流量調節,將水庫富余水量用于農田灌溉和電站蓄能發電。項目建成后,將惠及沿岸近4萬名群眾,防洪標準從“十年一遇”提升至“三十年一遇”,讓當地居民享有“水清、地綠、天藍”的生態環境。
推動高標準農田加速建設
在“天府糧倉”夾江片區,農發行樂山市分行5.1億元信貸資金滋養著鄉村振興的“希望田”。通過創新“高標準農田+”打捆服務模式,將當地土地整治、產業培育與生態治理有機融合,讓沉睡的耕地煥發新生:7000余畝高標準農田如棋盤般鋪展,智能灌排系統在田間織就水網。
在樂山市沐川縣沐溪鎮火巖村,一樣洋溢著生機勃勃的氣息。
“過去地塊零散像補丁,農機都轉不開身。規整后,現在田成方、渠相連,小型機械能直接開進去,省時又省力。”火巖村種糧大戶劉大姐算了一筆賬表示,“改造后,每畝可節省人工成本近千元,一年能多掙幾萬元。”
隨著土地綜合整治,沐川縣13個鄉鎮的9.4萬畝耕地完成“變形記”:土地平整,讓“補丁田”連片成方,生態溝渠如銀鏈蜿蜒。更令人欣喜的是,通過實施“田坎革命”,項目區新增耕地4.4萬畝。
從生態修復到產業提質、從傳統農業到智慧鄉村,農發行樂山市分行以金融“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未來,該分行將繼續錨定“雙碳”目標,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書寫綠色金融新篇章。
(編輯 汪世軍 才山丹)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