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沃爾瑪公布了財報,無論是營收還是同店增長率均不及市場預期。
由于疫情的影響,消費者通過線上購買生鮮需求旺盛,線上訂單爆增。近日,為滿足客戶需求,“沃爾瑪到家”服務升級,在武漢率先推行“社區到家”。
升級后,其線上平臺不再受限于門店周邊3公里范圍,而是通過LBS定位技術鎖定門店周邊多個社區,居民只要位于平臺覆蓋的社區均可在線下單,訂單以社區為單位集中配送。在線下,倉庫揀貨后批量派單,以社區為單位安排貨車集中送貨,一日兩送直達社區,再由物管人員分發到戶。
存在漏發商品等問題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自2月初“沃爾瑪到家”率先推出到店自提服務,日前全國有近250家沃爾瑪超市陸續開通顧客到店自提。
數據顯示,自2月初以來,“沃爾瑪到家”業績暴增,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超4倍。其中,消費者對鮮食品類需求表現尤為旺盛,春節后第一周對比春節前一周,“沃爾瑪到家”鮮食訂單量增長突破120%。
不過,記者通過使用“沃爾瑪到家”微信小程序發現,“沃爾瑪到家”主要還是以銷售生活用品、廚電家具、美妝個人護理類商品為主。生鮮品類并沒有盒馬鮮生等電商平臺全面。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百聯咨詢創始人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他認為,雖然沃爾瑪為應對疫情導致大量生鮮配送需求升級了其配送業務,但是和盒馬鮮生等生鮮電商平臺沒有太大可比性。因為到家業務更側重單一的生鮮品類,并不是沃爾瑪未來專注的方向。沃爾瑪強調的是一站式購齊,品類規劃追求平衡。目前,生鮮品類虧損厲害。沃爾瑪追求業績平衡,其穩健的財務策略不會允許單一品類出現巨額虧損。
此外,據記者了解,雖然“沃爾瑪到家”服務升級加大了配送輻射范圍和力度,但是服務質量依然有待提升。記者在新浪黑貓等投訴平臺上注意到,有多名消費者反映“沃爾瑪到家”存在漏發商品等問題。
一名網友在2月15日在沃爾瑪到家小程序下單317.93元,其中價格19.8元的潔柔卷紙未配送,次日發起退款申請并撥打沃爾瑪售后電話后,被拒絕退款。
對此,沃爾瑪中國官方微博回應,這是由于春節期間人力及運力不足,沃爾瑪小程序個別門店暫停營業造成。已下單的訂單我們會盡快安排配送,申請退款的訂單將于3天內退到原支付路徑。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沃爾瑪到家”服務升級以來,目前在黑貓投訴的平臺上,對于其配送漏送和延遲的投訴已超過27起。對此,記者嘗試與沃爾瑪中國公司方面聯系,但是截至發稿還尚未得到公司回復。
對于這個問題,莊帥向記者表示,到家服務的質量和實體店數量及分布有很大關系,其次是到家配送體系的履約能力,最后還有采購和后端倉儲物流的供應鏈能力。不同城市不同區域,店鋪數量、分布范圍不同,到家配送履約能力不同、供應鏈能力不同都會出現服務質量的差異。
業績不及市場預期
在截止2020年1月31日的Q4季度中,沃爾瑪實現營收1417億美元,同比增長2.1%,不及市場預期的1425億美元。經調整后的EPS為1.38美元,同樣不及市場預期的1.44美元。
根據沃爾瑪的營收劃分,收入來源主要為沃爾瑪美國、沃爾瑪國際和山姆會員店。有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電商業務上,沃爾瑪以退為進,放棄電商平臺的建設與布局,選擇直接與中國的電商平臺合作,打通線上銷售渠道,反而在Q4中獲得100%的電商銷售額增幅,遠高于美國的35%增長率。
事實上,早在2016年,沃爾瑪便與達達-京東到家達成戰略合作,并進行50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沃爾瑪中國實體門店上線京東到家,由達達完成配送。2018年8月,沃爾瑪對達達-京東到家增加約3.2億美元的投資。
目前已有290多家沃爾瑪實體門店上線京東到家,比2017年的上線門店數翻了一番還多。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入與上線門店數量的不斷增加,2019年7月,沃爾瑪在京東到家上的銷售額相較2016年上線之初,增長超過了13倍。
對此,莊帥認為,國際業務方面沃爾瑪布局深謀遠慮,在中國是目前最穩健的外資零售業。服務升級除了沃爾瑪自己提升之外,還會更多借助本地合作伙伴。例如京東物流體系和京東生鮮體系,包括京東的7鮮社區店,只是供應鏈體系的打通耗時較長。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