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2021年,當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科創債首次試點時,大概親歷其中者也沒有想到,四年后,這個品種能發展成為一個萬億元規模的市場,服務千百家科創企業,培育推動了數不清的科創項目。
時至今日,科創沃土再次迸發新活力。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監會公告〔2025〕8號,以下簡稱《公告》),從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產品體系和完善科技創新債券配套支持機制等方面,對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提出多項舉措。同日,上交所迅速配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落實《公告》要求,從擴大發行主體和募集資金使用范圍、簡化信息披露安排、完善配套支持機制等方面提出若干條細化措施,聚焦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核心是建立更加具有包容性的科創債融資制度安排。
據悉,上交所科創債的債券簡稱均以K標識,已實際形成單獨板塊。回顧來路,科創債的推出順應了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的需要,科創債的蓬勃發展得益于符合市場規律的機制創新。展望未來,新制度下煥發新生機,科創債大潮翻涌,必將激蕩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的澎湃動能。
科創債應時而動、應運而生
多年來,在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戰略過程中,金融發揮了資源配置和風險分擔的作用,而債券作為重要金融工具,具有公開透明、期限長、條款靈活、資金來源穩定等優勢,與科創領域的資金需求特征具備天然適配性。
2021年,上交所在全市場率先開展科創債試點,成為科創債的“先行軍”,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2022年5月份,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上交所發布科創債規則指引,在制度層面正式推出科創債專項品種。
作為一種創新的融資工具,科創債憑借其高效、靈活的融資特性,吸引了眾多市場參與者。公開數據顯示,試點以來,上交所科創債穩健擴容、加速發展,截至目前,上交所市場累計服務近300家企業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過萬億元,2022年至2024年年均增長率約75%。
記者了解到,上交所堅持科創導向,保持改革定力,在制度設計、機制安排等多維度精心布局,遵循“寬主體、嚴流向”的思路。科創債發行主體豐富,在《通知》發布前,在制度上已經全面涵蓋科創企業類、科創升級類、科創投資類和科創孵化四類企業。過去幾年間,上交所兩次修訂科創債規則指引,拓寬四類主體的支持范圍,增強制度對各類主體包容度。本次《通知》在四類主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容,結合科創資金特點,新增金融機構作為一類科創債發行主體。與此同時,上交所高度重視科創債募集資金的使用,嚴格要求不低于70%的募集資金應當投向科創領域,且明確城投企業不能利用科創債新增融資,確保交易所科創債的“科技”含量。
從市場實踐來看,在我國科技產業高速發展與政策定向引導的雙重驅動下,科創債四類主體發行踴躍,募集資金精準直達科創領域。據悉,科創債推出以來,上交所著力建立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組織者功能,開展系列活動,加強市場培育。2024年以來,上交所累計舉辦科創債相關培訓160余次,走訪科創企業近40家次,組織開展多場科創債座談會、“走進上交所”及投資路演活動,并與國資委等國家部委建立了聯動工作機制,形成推進科創債工作的合力。
機制創新賦能蓬勃發展
上交所科創債從“先行地”到“主戰場”非一日之功。在初始定位上,上交所科創債遵循科創融資規律,錨定“中長期”,給科創企業以耐心資本。在機制創新上,上交所持續健全科創債投融資生態,據記者了解,《通知》已不是上交所第一次發布科創債融資支持性措施。
技術從萌芽到落地,需要經歷反復驗證與迭代,研發周期長,因此科創企業更傾向長期、穩定資金融資。而“中長期”正是上交所科創債的一大特征。據記者了解,上交所科創債發行期限以3年-10年中長期為主,中長期科創債發行規模占國內各債券市場科創類債券發行總規模的比重約60%。
上海國投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我們在上交所剛發行15年期50億元科創債,利率僅2.1%,募集資金將全部投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上海三大先導產業領域。中長期資金穩定性與我們的投資需求高度契合,此次嘗試發行長期限債券,實際成本較預想中低不少,上交所投資者結構多元,險資等中長期配置型機構占比高,這也是我們此次能成功發行的基礎。”
在機制創新上,科創債推出之時,上交所便建立了申報發行“綠色通道”,2023年明確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交易所審核時間原則上不超過15個工作日。本次《通知》進一步深化“綠色通道”機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可以參照適用知名成熟發行人優化審核安排,審核時限原則上不超過10個工作日。在信息披露方面,前期上交所發布簡明信息披露指南,對符合條件的科創債發行人,簡化申報材料編制和一般性信息披露。《通知》進一步簡化科創債發行人審計機構簽章文件要求,對優質科技型企業可以適當申請延長年度、半年度財務報告有效期,簡化半年度信息披露等。
一二級聯動、投融資協同,方能讓科技創新更快獲得金融活水滋養,釋放更強勁的生機活力。2023年,上交所推動做市商開展科創債做市報價服務,將優質企業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券;同年,進一步降低科創債納入做市的門檻,明確發行規模達20億元及以上、主體評級為AAA的公司債券即可納入基準做市信用債,引導做市商積極開展科創債報價交易等流動性服務,提升科創債交易流動性,有效帶動了估值優化,推動信用利差不斷壓縮。據悉,此次《通知》進一步深化做市等交易機制安排,適度降低科技創新債券納入基準做市券門檻,并支持科技創新債券質押融資,質押折扣系數可以在債券各檔位對應折扣系數取值基礎上適當上浮。
在一系列制度安排下,上交所科創債已經成為賦能企業創新發展的有力工具,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2024年上交所發行的5年期AAA評級的科創債為例,其加權平均發行利率較同期限、同評級的普通債券低約20BP。
科創沃土迸發新活力
《通知》發布后,市場參與者廣泛討論此次深化服務科創債的新舉措,大量增量信息值得關注。記者從上交所債券業務部門了解到,近期不少證券公司、股權投資機構、實體產業企業紛紛表示將用好《通知》中支持措施,推動新一批科創債申報、發行。
《通知》中一大亮點是在發行主體上,新增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聚焦主責主業,服務科技創新相關業務。記者獲悉,近期已有約10家證券公司在上交所擬發行超160億元科創債。
“《通知》拓寬了科創債發行主體范圍,這正契合了我們在服務科創企業的資金需求。證券公司不僅能為科創企業提供高質量承銷服務,還可以在股權、債券、基金投資、做市服務等方面為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我們已組織資金、投資、投行等多部門商定科創債資金使用方案,將于近期發行落地。”招商證券資金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關注到,眾多股權投資機構對《通知》中“擴大募集資金使用范圍”舉措反響強烈。《通知》明確支持投資管理經驗豐富的私募股權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發行科創債,募集資金用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設立和擴募。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相關融資負責人表示,“作為南京市級唯一創新投資平臺,在基金投資方面有較大的資金需求,科創債募集資金不局限于創業投資基金,我們可根據實際情況,投資于私募股權基金進而投資科技型企業,以‘募’促‘投’、實現金融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為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等提供穩定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除拓寬主體和資金使用外,《通知》在融資機制上也進行了一系列優化部署。上交所在《通知》中進一步明確了科技創新債券的簡化信息披露安排,相關安排有助于降低企業信息披露成本,提高信息披露針對性和有效性。“《通知》明確提出,行業領先地位的科技型企業可以簡化申報發行材料,延長財務數據有效期,簡化半年度信息披露,簡化董監高和審計機構的簽章文件,這些硬核舉措大大提升了我們發行公司債券的注冊及發行效率,有助于公司把握市場發行窗口,以債券市場高效融資推進公司各項業務高質量發展。”一家科技型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進一步完善融資配套機制,打造一二級聯動、投融資協同的良好市場生態。融資端,明確科技創新債券適用融資審核“綠色通道”,支持發行人創新設計債券條款,鼓勵中小科技企業發行附有可轉換股份條款的科創債;投資交易端,一方面優化交易機制,適當上浮科創債質押折扣系數,適度降低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券門檻。另一方面,引導投資機構加大對科創債投入,推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類ETF產品。同時,減免科創債交易結算相關費用,切實降低科創債融資成本。
“上交所將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完善科創債市場生態建設,希望科創債能夠覆蓋更多的科技企業,努力為科技創新插上金融的翅膀。”上交所債券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展望未來,我們也將不斷凝聚市場合力,深化產品創新,推動《通知》中各項支持措施落地見效,在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
(編輯 李波)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