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披露,全球最大的超導磁體獨立供應商寧波健信超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健信超導”)科創板首發申請正式獲交易所受理。
據滬深北證券交易所官網數據統計,今年以來,三大證券交易所合計受理13單企業首發上市申請,其中多為以“硬科技”為代表的科技創新企業,這些企業分布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科技領域,代表著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既體現企業對資本市場的積極預期,也是對政策支持的有力回應。一方面,政策持續引導資本市場聚焦“硬科技”,為科技企業上市開辟更多綠色通道;另一方面,嚴監管機制確保只有具備核心技術壁壘和高成長潛力的企業才能順利過審,推動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凸顯科技成色
數據顯示,年內13單受理項目中,北京證券交易所受理9單申請(其中1單已中止,已受理和已問詢各4單);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3單科創板IPO申請(1單已受理,2單已問詢);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1單主板IPO申請(已問詢),合計擬募集資金總額達323.59億元。其中,華潤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新能源”)作為年內最大IPO募資項目,擬通過登陸深市主板市場募集資金245億元,占年內募集資金總額的75.71%。
從行業來看,上述13家擬IPO企業均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2家、新能源汽車產業3家、新能源產業1家、新材料產業2家、生物產業2家,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3家。有8家企業屬于專精特新企業,占比超六成,充分彰顯年內受理IPO企業的科技含金量。
以北京昂瑞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昂瑞微”)為例,其是一家專注于射頻、模擬領域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昂瑞微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的代表。
對此,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政策傾斜與制度保障下,企業認識到A股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制度包容性,也預期到“綠色通道”的高效性。同時,企業認同在A股市場能通過“技術價值+成長性”邏輯獲得合理估值,相信能夠獲得一些長期穩定資金的支持。上市后,“硬科技”企業有望通過并購重組、產業鏈整合形成協同效應,做大做強。
董忠云表示,更多“硬科技”企業上市有助提升科技板塊估值,吸引更多資金特別是長線資金配置科技板塊,促進市場結構優化。
科技企業加速入場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圍繞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密集發聲、精準施策,為資本市場“科技敘事”持續注入政策動能,清晰勾勒出資本市場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路線圖,釋放出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良性循環的強烈信號。
2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提出,積極探索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的途徑,進一步健全精準識別科技型企業的制度機制,更大力度支持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3月份,中國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指出,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盡快推出具有示范意義的典型案例,更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由此不難看出,A股市場牢牢把握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初心使命,不斷推進同構建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
在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看來,現有政策針對“硬科技”企業,強化了對企業研發實力的審核,弱化了對營業收入、利潤等經營性指標的考察,有效降低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的“硬科技”企業上市門檻,預計后續政策將不斷優化上市標準,并進一步簡化審核流程。
5月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A股市場“科技敘事”邏輯越來越清晰,集聚效應日益明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巨大潛力也將伴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越來越顯現,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將為資本市場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源頭活水。
可以預見,在政策的持續引領和推動下,未來會有更多“硬科技”企業加速進入資本市場。董忠云表示,資本市場可從三方面助力科技企業發展:優化融資機制,對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企業在盈利、研發等要求上給予彈性,簡化未盈利但有核心技術企業審核流程,推動再融資規則改革以降低融資成本;引導保險、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并配置科技板塊,推廣科創債等創新工具,解決企業研發資金難題;完善科技企業評價體系,通過“科技敘事”引導市場建立科學估值模型,提升科技板塊估值溢價,增強對企業長期價值的認可。
23:46 | 南京化纖重大資產重組草案出爐 主... |
23:46 | 杰克股份:全力推進智能高端產品研... |
23:46 | 風范股份錨定海外市場 多元化布局... |
23:46 | 閏土股份穩固業務基本盤 不斷強化... |
23:46 | 政策持續落地企業加碼研發 腦機接... |
23:46 | 推進國際化戰略 沃爾核材擬赴港上... |
23:46 | 小羽毛撬動大市場:羽毛球產業如何... |
23:46 | 打好“三張牌” 促羽毛球產業健康... |
23:46 | 房企債務處置進程提速 行業邁向發... |
23:46 | 佰仁醫療董事長金磊:堅持原研創新... |
23:40 | 一季度41家財險公司車均保費環比下... |
23:40 | 多家金融機構落實監管要求披露助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