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設立后首個大型城建工程--市民服務中心從2017年12月7日正式開工,用時112天基本完工。這個被外界稱為“雄安城建第一標”的項目,如何既保持高速度施工,又能創造“雄安質量”?項目有什么亮點?人們能否從中窺見雄安未來的模樣?針對網友關注的這些話題,近日新華社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解密。
創新雄安模式:政府不花一分錢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地處容城白塔村及馬莊村交界處,距離白洋淀高鐵站10多分鐘車程。記者日前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施工現場看到,8棟單體建筑拔地而起,頗具“中國風”的建筑外形莊重大氣。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總建筑面積10.02萬平方米、占地1100畝、總投資額約8億元,未來將承擔政務服務、規劃展示、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是雄安新區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窗口。
“不同于以往靠政府負債來推動建設的投資模式,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由雄安集團和施工聯合體共同合資開發,政府部門采用租用方式使用。”中國雄安集團總經理助理楊忠介紹說,施工聯合體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全鏈條業務,打破了“投資人不管建設、建設者不去使用”的傳統模式,所以建設方必須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去統籌考慮,全面提升項目品質。
開工8小時完成第一方混凝土澆筑;5天完成建設現場臨建布置;1000小時所有鋼結構單體封頂;112天項目基本建成……比同體量工程施工速度快出2-3倍,這是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進度表。
今年54歲的宋福生是項目二工區機電安裝質量總監,一名中國建筑老員工。他說:“當年我們承建了深圳國貿大廈,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今天我們再次見證歷史,有幸參與‘雄安城建第一標’建設,在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可以說再次續寫傳奇。”
宋福生說,原來機械單一,靠“人海戰術”和塔吊,而如今在雄安的項目,技術進步飛速,采用裝配式鋼結構集成化建筑體系,蓋房子像搭積木一樣,可保證建筑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
從“深圳速度”到“雄安質量”
高速度建設背后是高技術的支撐。對雄安來說,有創新才有未來,有質量才有生命。“這一項目使用了30多項建筑新技術,在國內民用建筑史上尚屬首次。”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施工聯合體技術總監葉建說,綠色節能環保的建筑是雄安未來的根基。
葉建介紹,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采用綠色裝配式建造方式,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模塊化建筑,建筑垃圾比傳統減少80%以上,構件工廠化生產,大大減少了現場濕作業,減少了施工噪音,施工工期相比傳統模式縮短40%。
項目引入了“海綿城市”理念,實現雨水收集,污水自主凈化。項目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地下打入120米深、直徑15厘米的1510口井,實現與深層土壤熱量交換,滿足供熱、制冷。項目一工區質量總監胥光說,“我們引入‘被動式房屋’理念,通過保溫墻體、氣密性好的窗戶、高效的建筑通風,不用空調、暖氣就能讓冬季室內氣溫保持在16℃以上,實現冬暖夏涼的目的。”
質量過硬,安全也要萬無一失。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開工以來,在高速施工下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
“這得益于工地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楊忠表示,項目除了建立安全培訓基地、為一線安全員配備智能化安全帽之外,還在國內建筑業中首次引進了安全生產情緒識別系統。工人站在攝像頭前,系統會記錄其面部肌肉的微小振幅和頻率,計算分析其潛在情緒,對超過限值的工人,如不適宜進行高空和臨邊作業,就會進行工作安排調整。
大數據管理打造未來城市樣板
記者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中控室內看到,通過大數據中心,可以隨時調取無人機航拍的施工現場畫面,掃描二維碼可以進行VR全景觀看,工程進度、施工現場人員數量、實時環境監測數據等均可清晰呈現。
“綠色發展”需要“智慧創新”的支撐。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施工聯合體設計技術部負責人表示,項目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平臺全過程貫穿設計、施工和運營,建立起三維建筑模型,通過虛擬建造減少實際施工過程中的變更,同時搭建面向公眾的智慧精準展示,將物理建筑和數字建筑關聯,通過電腦或手機,就可以看到每一天現場建設的情況。
此外,每個構件里都“埋”有芯片或張貼二維碼,讓建筑有了“身份證”“說明書”,手機掃碼后可顯示生產廠家、制作日期、規格、重量、運輸、安裝等全部信息,實現了全工序全過程的大數據管理。
楊忠表示,通過“數字孿生”的建筑鏡像,可以引領從BIM走向CIM(城市智慧模型)的智慧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所以,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相當于一個小型城市的縮影,是新區功能定位與發展理念的率先呈現,目前運用的這些新技術,將在今后新區的整體建設中大面積推廣,也為我國民用建筑大規模使用新技術提供了范例。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