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3月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發布消息稱,“今年人民銀行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據央行表示,這部分資金“主要用于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支持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
實際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可用財力明顯增加”。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查的《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也提到“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上繳利潤16500億元”。彼時,市場還對“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存在猜測。
據財政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安排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上繳利潤,是我國的慣例做法,也是統籌財政資源、跨年度調節資金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中國煙草總公司、中投公司等,人民銀行也是上繳單位之一。
對于資金來源,央行表示,結存利潤主要來自過去幾年的外匯儲備經營收益,不會增加稅收或經濟主體負擔,也不是財政赤字。同時,央行強調,“人民銀行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不會造成財政向央行透支”。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向財政上繳利潤,并非財政貨幣化。后者通常是指財政部發行國債,主要由央行購買,而且規模也要遠大于央行利潤。換句話說,靠央行上繳利潤搞財政貨幣化,實際上是搞不起來的,規模太小了——本次央行向財政上繳利潤規模超過1萬億元,是歷年收益的累積,平攤到每一年的規模仍然有限。
“當前我國央行對財政貨幣化警惕性很高,而且我國政府赤字率和國債規??煽兀y行等金融機構完全能夠消化,客觀上也沒有搞財政貨幣化的必要。”王青補充道。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市場上有觀點將此次央行上繳利潤與“降準”畫了等號。
對此,王青認為,央行向財政上繳利潤與直接降準有著明顯區別。首先,央行在公告中明確“結存利潤按月均衡上繳”,這意味著相關資金不會一次性劃入財政賬戶;而且具體落到財政支出方面,還需要一個過程。這樣來看,與直接降準通常一次或分兩次落地不同,央行上繳利潤對資金面的寬松效應短期內將較為有限;其次,降準會直接增加銀行長期流動性,提升其放貸能力,但央行上繳利潤沒有這個效果,它直接增加的是財政減稅(退稅)降費能力。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央行上繳利潤不是貨幣政策操作更不是降準。上繳利潤注入政府存款,再經由財政支出投入實體經濟,這個過程是政府存款轉化為居民存款、企業存款的過程,而非轉化為基礎貨幣投放,這筆資金沒有貨幣乘數放大效應,其投放僅有小部分通過法定繳準自然回籠充實基礎貨幣,因此更不能將本次利潤上繳視為降準,且降準會導致貨幣乘數上升,而央行上繳利潤也沒有此效應。
央行上繳超1萬億元結存利潤,是否會對流動性造成影響?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上繳利潤,主要屬于財政政策的范疇,對流動性影響有限。
“央行上繳利潤進入國庫,不會對銀行間流動性造成直接影響。當然財政支出時,會再從國庫進入商業銀行,那時候會形成流動性投放,不過所有財政支出都有這個效應。”解運亮說道。
(編輯 李波 才山丹)
14:14 | 這一板塊突然爆發!839719,30cm漲... |
13:58 | 凱德投資攜險企在中國設立首只在岸... |
13:58 | 金融壹賬通賈燕菁:數字化賦能金融... |
13:55 | 易方達基金在北京舉辦“科技投資中... |
13:55 | 中通快遞一季度經營向好 |
13:51 | 中國船舶參加中船集團業績說明會:... |
13:37 | 福田汽車與華為數字能源攜手合作 ... |
13:01 | 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 |
12:35 | 滬市公司ESG實踐突圍:累計306家滬... |
12:34 | 佛慈制藥繼續聚集營銷突破 加強研... |
12:09 | 控股股東擬變更! 600379直沖漲停... |
12:06 | 發生了什么!金價漲超2%,金飾價格...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