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近日,市場對重啟特別國債發行呼聲漸高。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今年增量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為了落實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要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機調控力度,把握好目標導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的要求,再加上今年將有約9500億元特別國債到期,由此,為年內重啟特別國債發行打開了想象空間。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9月份至12月份將有9502.5億元特別國債到期,其中,9月份到期量1646.9億元,11月份到期量355.6億元,12月份到期量7500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有9500億元的特別國債到期,很可能會到期進行續發。市場比較期待的是新發特別國債,但預計大規模新發特別國債的概率不大。
“當前經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問題,而不是資金端的約束,比如,今年整個信貸的投放、央行的結構性工具,再加上央行上繳財政利潤??傮w來說,資金的供給是比較充裕的。當前更重要的是刺激需求,包括出臺產業政策、結構性政策是最重要的。”明明說。
歷史上,我國曾四次發行特別國債,第一次為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主要是補充四大行的資本金。第二次為2007年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主要用于向中央銀行購買外匯,從而注資成立中投公司。第三次為2017年續發到期的特別國債。第四次2020年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主要用于地方公共衛生、疫情防控、應急保障等基建項目。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今年到期的特別國債,財政部開展續發的可能性較大。同時考慮到為支持財政發力,通過發行特別國債來拓寬財政資金來源的必要性較高,因此后續在續發基礎上增量新發的可能性也無法排除。資金用途上,今年如發行特別國債,所籌集資金仍有可能通過轉移支付直達市縣基層,主要投向基層的基建項目、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領域。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3月份以來,全國各地防疫力度加大,防疫支出大幅增加,財政資金的需求加大;同時,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高漲,也給我國帶來了輸入型通脹的壓力,位于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成本壓力增加,市場主體遭受沖擊,需要財政資金紆困解難;此外,基建投資是當前穩經濟的重要抓手,發行特別國債能夠將籌措的資金運用到基建項目。
談及還有哪些財政“增量工具”時,明明表示,可能包括新的減稅降費措施和財政補貼措施實現穩崗位穩就業,比如對困難行業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對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補助等。同時,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基礎設施REITs等模式引入民間資本,拓寬長期資金籌措渠道,加大財政投入。此外,可能通過一定的消費補貼措施來刺激居民的消費意愿。
陳靂也表示,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量財政政策實施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在促消費方面,可能會發放產品的消費補貼,針對疫情區域發放消費券,加快消費復蘇;另外,基建投資領域也將繼續發力,基礎設施REITs試點范圍也可能進一步擴大,增強市場活力。
(編輯 張偉 孫倩)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