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5月17日上午,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廣東省深圳市盛大開幕。本屆論壇以“共享未來:構建開放包容的經濟與金融體系”為主題,近百位中外高級別政經領袖、重磅專家學者齊聚深圳,聚焦全球貨幣體系、國際貿易與投資、全球經濟碎片化挑戰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研討與思想碰撞,為全球經濟金融發展探尋新路徑、注入新智慧。
論壇期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就外資布局與投資策略的雙向驅動和國內循環的深層改革與內需激活兩大話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結合當前經濟形勢與政策導向,分享了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洞察。
外資布局與投資策略的雙向驅動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復雜多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經濟碎片化傾向沖擊經濟增長動能,給經濟復蘇增添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國資產該如何破局應對?
“中國市場依然保持開放姿態,始終歡迎外商來華投資,也期待更多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田軒表示,客觀而言,“金錢永不眠”,資本永遠流向能帶來最高回報的地方。中國資本市場企業估值相對較低,且具備諸多獨特優勢。例如,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人力資本儲備豐富。此外,我國正推行制度型開放,對外開放的大門永遠敞開,吸引外商投資的政策不會因中美關稅問題而改變。
田軒稱,學術研究顯示,一個國家的資本市場開放程度與經濟增長呈顯著正相關。這一效應的內在邏輯與科技創新及生產力發展緊密相連:國外機構投資者的進入能夠為國內市場注入更多長期資本,緩解企業(尤其是科創企業)的融資難題,使其以更低成本獲得發展所需資金;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參與可有效分散創新投資的高風險,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流向半導體、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國際資本的參與往往伴隨更成熟的治理理念與監管標準,能倒逼國內企業完善治理結構、提升信息透明度,進而增強市場整體穩定性與競爭力。這三條路徑形成協同效應,共同為科技創新提供支撐,助力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另一方面,企業“走出去”進行對外投資,與應對沖擊密切相關。企業需苦練“內功”,加強科技創新、降低成本、擴大“朋友圈”,這是中國企業做大做強、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關鍵舉措之一。總體而言,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雙輪驅動,是我國應對國際貿易不確定性的重要策略。
在田軒看來,客觀而言,關稅戰確實給我國許多外貿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帶來了經營壓力。短期來看,為這類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十分必要,例如稅收減免、貸款展期、利息優惠,甚至地方政府在力所能及范圍內給予補貼,這些舉措能夠切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此為“授人以魚”的應急之策。
但從中長期發展考量,企業能否在外部沖擊下生存并持續發展,根本上依賴于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田軒稱,正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言,短期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長期來看,企業不能依賴持續的政策補貼存活,而需掌握“捕魚之法”。具體而言,外貿企業需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向內修煉內功,通過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降低運營成本、優化供應鏈流程,同時開拓多元市場,減少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另一方面,積極“出海”拓展海外布局,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提升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這才是企業抵御市場波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國內循環的深層改革與內需激活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顯著增加的背景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意義尤為凸顯。然而,當前國內大循環在運行過程中仍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結構性堵點,制約著循環效率與活力的提升。
田軒表示,當前國內大循環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是地方保護主義導致人員、資本、數據、技術等關鍵要素流動壁壘,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打破地方本位主義、實現“全國一盤棋”是首要任務;二是盡管中央已推出積極財政政策和適當寬松貨幣政策,但需及時評估政策效能,若未達預期需在2025年三季度至四季度適時加碼以提振信心、激發內需;三是民營經濟作為國內大循環重要主體,雖有民營經濟促進法提供制度保障,但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營商環境不穩定等問題,需規范涉企執法、推動政府職能向服務型轉型以穩定預期、釋放活力。
“綜上,暢通國內大循環需統籌推進宏觀政策優化、統一市場建設與民營經濟支持,形成政策合力,以增強我國經濟應對外部挑戰的韌性與內生增長動力。”田軒稱。
此外,田軒認為,盡管當前各界對中國經濟信心充足,但仍面臨短期與中長期挑戰:短期來看,內需不足是主要痛點,表現為居民消費能力、意愿和場景有待提升,為此中央通過就業優先政策、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完善民生保障、拓展服務消費場景等組合拳提振消費,且以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財政金融政策強化支撐;中長期而言,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是核心挑戰,需通過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和金融體系完善突破“卡脖子”技術,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以應對全球競爭與地緣政治風險,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編輯 張鈺鵬)
23:27 | 新能源車企宜從三維度構建技術護城... |
23:27 | 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正... |
23:27 | “產學研”融合發展 推動廣東商業... |
20:46 | 5月19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光... |
20:15 | 遠大醫藥核藥基地獲頒甲級《輻射安... |
19:38 | 上峰水泥成為中證投服中心推薦獨立... |
19:38 | 貴州茅臺股東大會召開在即 股東熱... |
19:37 | *ST松發重組上市獲批 民營造船第... |
18:57 | 海富通基金成鈞:靈活運用指數基金... |
18:56 | 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李佳亮... |
18:55 | 政企協同 共繪縣域發展新圖景 河... |
18:55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