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智能化、電動化浪潮中持續高歌猛進,而在此過程中出現的安全事故也為行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從“銅陵小米SU7爆燃事故”到部分新能源汽車出現自燃情況,公眾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關注與日俱增。
小米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雷軍日前在內部演講時道出了眾多車企的心聲:“誰也沒有想到,一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公司的打擊也如此之大。”
事實上,這種關注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決策,也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每一輛飛馳的新能源汽車都承載著不可推卸的安全責任。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追求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等核心參數的同時,安全設計不能淪為成本壓縮的犧牲品。車企間的白熱化競爭,使得技術迭代速度加快,與之相應的安全驗證與測試也應跟上步伐。此外,智能駕駛系統的技術成熟度也要與宣傳一致,防止駕駛員出現過度依賴智能駕駛而導致應急能力缺失的情況。
筆者認為,未來,新能源車企宜從基礎研發、智能安全前瞻布局和測試驗證體系創新三個維度構建技術護城河。
在基礎研發層面,當前鋰離子電池的熱失控隱患是新能源車自燃事故的核心誘因。企業需加快全固態電池研發,通過無液態電解質的物理特性從根本上解決熱失控問題。目前,政策層面已將全固態電池列為重點攻關方向,為實現這一目標,需強化產學研協同機制。針對碰撞后電解液泄漏問題,企業應開發高穩定性正負極材料。此外,車身輕量化也需兼顧安全。
在智能安全前瞻布局層面,針對L2級輔助駕駛的“臨界接管”缺陷,企業需建立三重冗余機制:第一,感知層增加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異構融合、決策層植入雙獨立計算單元以及執行層配備機械或電子雙制動系統;第二,強化駕駛員監控系統,通過紅外攝像頭與電容方向盤實時監測注意力,必要時強制降速停車;第三,積極推進車聯網技術,實現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的數據互通。
在測試驗證體系創新上,車企需建立更為嚴格、高效的測試機制,讓消費者實實在在地感知到駕駛安全性。同時,車企還應建立事故數據公開機制,以透明化消解信息不對稱,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信心。
新能源汽車的終極使命不是顛覆傳統,而是以更安全的方式承載人類出行。當技術創新的腳步與對生命的敬畏同頻共振時,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走出信任危機的泥潭。車企們應摒棄“技術神話”的營銷手段,明確智能駕駛技術的邊界,杜絕誤導性表述,共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23:27 | 新能源車企宜從三維度構建技術護城... |
23:27 | 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正... |
23:27 | “產學研”融合發展 推動廣東商業... |
23:27 | 年內15部潛力大片待映 暑期檔、國... |
23:27 | 大中礦業“鐵礦+鋰礦”雙輪驅動格... |
23:26 | 河北銀行股權拍賣屢屢遇冷 |
23:26 | 年內超1900只公募產品變更基金經理 |
23:26 | 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約束 推動公募行... |
23:26 | 年內險企“補血”規模超530億元 |
23:26 | 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提速 多家村鎮銀... |
23:26 | “硬本領”“軟實力”已成中國品牌... |
23:26 | 如何看待一季度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