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慧鏑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透露,中國移動正在全力推動5G商用,以2019年預商用、2020年商用為目標。5G指數11月9日上漲2.13%,53只5G概念股中46只上漲。業界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6G概念的相關研究工作也在今年啟動。
5G手機明年面市
李慧鏑表示,以2019年預商用、2020年商用為目標,中國移動正在從技術、標準、產業、生態、業務五方面全力推動。
“中國移動率先發布5G終端先行者計劃,2019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將推出5G智能手機,今年內要發布5G終端白皮書,計劃在2019年推出首批中國移動自主品牌的5G終端產品。”李慧鏑介紹,中國移動2013年就開始啟動5G研發工作,與4G相比,5G更要形成跨行業的融合生態,將通信的資源和能力組合為更貼近用戶需求的新服務、新體驗。
業界十分看好5G商用前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CEO洪曜莊表示,預計到2025年,5G網絡將覆蓋40%人口,中國將成為最大市場,2025年中國享受5G的人數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達到4.3億人。
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5G將能使幾乎各個行業受益,到2035年5G預計在廣泛行業中創造價值高達12.3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5G所創造的新機遇將遠遠超過3G和4G。
不少企業也紛紛表態,要積極研發5G手機和5G應用場景。馬化騰就表示騰訊要認真考慮開發VR版本微信。雷軍也表示,小米將于2019年三四月份在歐洲發布5G商用手機。
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則建議,支持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應用突破,推進5G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大力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繁榮發展數字經濟。
短期實現回報有難度
按照此前公布的我國5G網絡商用時間表,2019年我國將實現5G預商用,2020年5G將正式商用。業內人士保守測算,三大運營商共計要對5G投入達1.2萬億元,此前對4G的累計投資約8500億元。對于規模巨大的投資,回報期也成為業界關注焦點。工信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韋樂平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稱,5G在三五年內難以實現收入明顯增長。
韋樂平進一步分析,5G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是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就是指流量消費,但現在中國的移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高達110%,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連年下降,2018年1-9月降幅達到64%,由于運營商之間價格戰,流量收入即將見頂。
5G第二個應用場景是mMTC(海量物聯網連接場景),但韋樂平表示,現在mMTC的ARPU值還只有幾毛錢,而運營商在人跟人通訊方面的ARPU值大約在50元左右,相差約一百倍,收入水平還非常低,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深耕八年的收入還不到總營收的1%,原因在于物聯網的應用對象是電表、水表、燃氣等公共事業,這些領域沒有足夠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韋樂平認為,在mMTC場景下,核心應該去做工業物聯網,因為制造業領域能有較高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
5G第三個應用場景是uRLLC(超可靠低延時連接場景),韋樂平介紹,這個場景主要的應用代表便是車聯網,“但車聯網,特別是自動駕駛真正大規模商用可能還要十年左右。”
“綜合5G三大業務場景來看,都不能指望近期帶來很可觀的收入,三五年內希望5G帶動行業起飛、市場爆發的想法還是過于樂觀了。”韋樂平說。
6G概念研究今年啟動
工信部IMT-2020(5G)無線技術工作組組長粟欣透露,6G概念研究也在今年啟動。“我們5G推進組在做規劃前進行需求調研的時候,發現用戶完全有對高性能網絡的需求,有很多應用設想都必須借助于5G網絡的性能指標來支撐。有調研表示,從2010年到2020年,預計至少有1000倍的無線通信業務量增長。”
粟欣坦言,完全實現5G愿景效果可能需要8到10年,“5G的規模擴展一定很慢。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批5G網絡只是建在有限的城市和地區。”
為此,5G未來的發展需要更加緊密的合作也成為各方共識。此次互聯網大會上,陳肇雄便提出“合作為基”,希望能全面深化5G國際共識,推動5G發展戰略、規劃、標準、頻率、監管等國際合作,促進跨領域、全方位、多層次協同,加快建立開放融合的5G產業體系,打造廣覆蓋、強互動、有活力的5G發展生態。
韋樂平認為,中國高度重視5G,已經成為國家戰略,“5G已經成為拉動投資、引領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新經濟的基礎性平臺,政府在標準引領和現場試驗和工程實驗上強力推動和直接投入。”
00:24 |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 長... |
00:24 | 麥迪科技:聚焦醫療信息化 打造“... |
00:23 | 國資助力轉型成效顯著 ST目藥將摘... |
00:23 | 國產AI技術加速重構行業格局 快手... |
00:23 | 綠色能源一體化項目全面啟動 大業... |
00:23 | S佳通召開業績說明會 股改事項遭投... |
00:23 | “雙萬兆+AI”雙引擎助推 電信產業... |
00:23 | 三方面協同發力 促“雙萬兆”從試... |
00:23 | 綠茶集團五戰港股終圓夢 餐飲企業... |
00:23 | 上市公司“花式”開展股東回饋活動... |
00:20 | 私募年內平均收益率達2.52% 指數增... |
00:20 | 公募行業火速落實監管要求 首批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