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在科創板開板消息發布后,多家私募機構也密集發布了相關報告。《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多家私募機構發布的最新報告梳理發現,私募對于投資者參與科創板交易多持長期投資建議,借鑒我國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之初的表現,中長線布局均可獲得顯著的超額收益。同時,由于科創板上市的股票大多數處于創新初期,高成長性與高波動性并存,商業模式、資產、營收均不穩定等因素,其估值體系將有別于傳統估值方式。
中巖投資首席投研官劉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對于成長期的科創型公司,建議從三個維度對其進行估值,即科創板三因子估值模型:技術的獨占性、潛在的市場空間、潛在的市場占有率。科創板推出將重塑中國科創企業的估值體系,一方面,會提升現有A股擁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科創企業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將助推估值分化,真正有基本面支撐的科技行業及細分龍頭才會長期勝出。
通過指數投資將獲取更高收益
自去年11月初科創板被提出后,就以超出市場預期的速度飛速向前推進,目前科創板已經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
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成立的初衷是給初創期的高科技公司上市、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幫助公司發展壯大,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支持我國優質創新技術企業成長,并分享其成長紅利,在科創板投資中獲取收益是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重點關心研究的問題。
就在科創板開板消息發布后,《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多家私募機構隨之密集發布了相關報告,其主要內容則是圍繞科創板的投資策略、企業估值方式、合理的投資理念等展開研究。
“從科創板投資周期來看,建議中長線(3年-5年)出發。”中巖投資首席投研官劉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借鑒我國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之初的表現,中長線布局均可獲得顯著的超額收益。投資科創板可通過指數投資獲取β超額收益的基礎之上,再通過篩選優秀的管理人進行“自下而上精選個股”,有望獲取更高的α超額收益。
劉可說,從美國市場的成長經驗來看,經濟發展的背后受全球領先的科技技術推動。我們測算了如果投資美國優質科技類企業并且長期持有的回報率,結果顯示若在1986年3月份投資微軟,1997年5月份投資亞馬遜,2004年9月份投資蘋果,2012年6月份投資奈飛,那么從1986年到目前的累計投資回報率將是611萬倍,獲取的投資回報率驚人。
星石投資表示,從長期來看,科創板是高端制造業升級、戰略新興產業彎道超車的重要舉措,成功不在于保證第一批企業質量,而在于實現這一長期目的。因此,科創板需要發揮好價值發現、鼓勵正和博弈和市場定價的功能。
星石投資認為,首批企業短期的基本面或將有好有壞,需要投資人自行甄別,但這恰恰體現了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的希望。從立規建制、引入長期資金等角度,來打造長期服務實體經濟轉型的環境,才是最重要的。
將重塑科創企業估值體系
據了解,科創板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且在上市標準上做了較大的改革。對于初期盈利能力弱甚至尚未盈利的科創公司如何估值,如何進行不同細分行業、技術水平、盈利水平的科創公司估值?
劉可認為,科創板上市的股票大多數處于創新初期,高成長性與高波動性并存,商業模式、資產、營收均不穩定,失敗虧損的風險較高,大部分企業早期投入了設備和研發,但還沒有產生規模性的收入,利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虧損的。對于成長期的科創型公司,應當從三個維度進行估值,即技術的獨占性、潛在的市場空間和潛在的市場占有率。
星石投資對此也表示,現有的估值方法對于科創企業而言會“失靈”。傳統企業估值,一般來說有絕對估值方法和相對估值方法兩種,但無論是哪種方法,對科創企業來說都用處不大,其“失靈”的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相比傳統企業,新經濟企業前期投入大但盈利能力弱,上市之初可能未有利潤甚至尚未取得較為穩定的收入;二是新經濟企業一般都位于新興行業或是采用新的商業模式,缺乏可比企業。因此,對于科創企業必須尋找新的估值方法。
“科創板將重塑中國科創企業的估值體系。”劉可表示,一方面,會提升現有A股擁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力的科創企業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將助推估值分化,真正有基本面支撐的科技行業及細分龍頭才會長期勝出。科創板投資必須要嚴格篩選投資標的質量,加強投研深度,聚焦真正的優質企業,挖掘價值洼地,長期持有并享受優質企業的成長紅利。
(編輯 才山丹)
11:50 | 陸文穎獲批出任匯豐保險經紀總經理 |
11:50 | 太平人壽推出專屬普惠保險新產品 |
11:49 | 北京九五智航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 |
11:49 | 上海米哈游原初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11:48 | 合肥因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 |
11:47 | 杭州深度原理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發生... |
10:50 | 富佳股份“一體兩翼”戰略 推進海... |
10:49 | 螢石網絡加速構建“AI+物聯云”雙... |
10:22 | 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中... |
10:18 | 搜狐2025年第一季度總收入1.36億美... |
09:38 | 同德化工股東大會直面上市首虧挑戰... |
09:29 | LPR下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