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傳璽
2023暑期檔(7月1日-8月31日)觀演人次3256.1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806.70%;演出票房收入102.7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2.41%。
近日,燈塔專業版發布《2023年暑期檔演出市場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暑期檔的演出場次、票房、觀演人次、觀眾畫像、購票行為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報告顯示,今年國內演出市場全面爆發和持續繁榮。
企業供圖
年輕觀眾重回線下市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演出市場年輕觀眾熱情高漲,在觀眾中的占比與2019年暑期檔基本持平。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該群體的占比曾顯著下降。但今年暑期檔年輕用戶占比明顯回升,尤其是男性年輕群體恢復至13%左右的水位,基本與2019年持平。這一變化既體現出中國年輕觀眾對文化藝術活動的熱情,也顯示出他們在娛樂消費中的重要地位。
演出市場的火熱,也推動了線下社交的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大型演出的結伴觀演意愿增強。今年的劇場和演唱會等大型演出,超過50%的用戶選擇結伴觀演,高于單人購票的比例。這也反映出在大型演出活動中,共享體驗和集體參與的重要性。與之相應的,超過70%的用戶購買Livehouse演出時,選擇購買單張票。
提前30天購票用戶大幅提升
今年暑期檔,用戶的前置決策時間相比往年明顯提前,尤其是演唱會和音樂節的消費用戶,對比過去三年的購票行為,提前30天購票的用戶占比大幅提升。其中,2023年暑期檔提前30天購票的用戶占比,演唱會和音樂會用戶分別達到46.2%和29.4%,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出演出市場的火爆態勢。
報告顯示,演唱會和音樂節的用戶購票最為提前,有70%以上的用戶在開演前15天以上就進行了購票。其中,Livehouse有50%以上的用戶在開演前15天以上購票。相對而言,展覽休閑類觀眾更傾向于在臨近觀展前進行購票,有60%以上的觀眾在觀展前48小時內購票。這種差異性,既反映了不同類型的觀眾對演出的期待程度和參與方式的不同,也揭示了觀眾在選擇不同類型演出時的決策心理。
從票價分布來看,各類型演出的票價差異明顯。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演出的票價普遍較高,有80%以上的用戶選擇500元以上的票價;而Livehouse和音樂節的票價相對較低,約有三分之二的用戶選擇200元至499元的檔位;劇場項目的票價分布較為均衡。這種票價分布的多樣性,既反映了各類演出的不同市場定位和觀眾群體之間不同的消費習慣,滿足了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
跨城觀演催熱區域旅游市場
今年暑期檔呈現供需兩旺的市場表現,報告顯示,2023年暑期檔全國演出市場(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1.02萬場,較去年同期增長301.53%。各類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等項目不但豐富了演出市場消費的內容供給,也通過跨城觀演消費顯著帶動了區域旅游市場的增長。
以6月份在秦皇島舉辦的阿那亞戲劇節為例,其跨城觀演用戶占比達到96.6%,是目前為止最大的跨城觀演戲劇項目。該項目以北京用戶為核心,同時輻射到津冀地區和蘇浙滬地區,以戲劇為載體,帶動了秦皇島地區的旅游經濟,是河北省打出的一張文化旅游名片。
報告顯示,演唱會、音樂節仍為跨城觀演的主力品類,跨城用戶占比達60%以上。劇場類跨城消費提升最為顯著,從過去三年的38.3%增長至49.6%。Livehouse、專業劇場和休閑展覽類演出跨城用戶占比均大幅超過2019年同期,這說明,一方面這些品類用戶輻射到周邊城市的影響力在增加;另一方面,市場復蘇后,用戶流動性增強,跨城觀演熱情增加。
燈塔專業版是國內領先的電影實時票房數據提供及宣發平臺,今年5月份上線演出數據服務模塊,為市場提供上演數據(所選時間內開演上報的演出項目數據)及銷售數據(所選時間內售賣訂單的演出項目數據),成為國內首個提供演出市場數據分析服務的平臺。此次發布暑期檔演出市場數據報告,旨在為行業和廣大觀眾提供一個全面、準確、客觀的數據視角,展現中國演出市場的蓬勃發展和多元化特征。燈塔專業版通過對海量的演出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分析、呈現,為演出項目方、場館方、經紀方、投資方等提供專業的數據支持和咨詢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優化運營策略、提高效益水平。
燈塔專業版負責人表示,中國演出市場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類演出項目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和空間。燈塔專業版將繼續與行業伙伴緊密合作,利用數據技術和服務能力,為中國演出市場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 汪世軍)
23:59 | 持續推進“全面擁抱AI”戰略 道通... |
23:59 | 船舶行業高景氣 中國動力半年報業... |
23:59 | 金嶺礦業戰略轉型成效顯現 預計上... |
23:59 | 實控人籌劃公司控制權變更事項 藍... |
23:59 | 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頻預喜 科技賽... |
23:58 | 探尋蜜雪集團供應鏈密碼:構建從田... |
23:58 | 國企并購重組持續活躍 優化資源配... |
23:58 | 外賣行業有序競爭才能共贏 |
23:58 | “科技+影視”加速融合 多家企業披... |
23:58 | 錨定長期回報量化策略賦能指數化投... |
23:58 | 多只QDII基金恢復申購 助力投資者... |
23:58 | 中證1000指數表現強勁 多家銀行理...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