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進程正處于歷史的十字路口。開放還是“筑墻”、合作還是“脫鉤”、人類社會共同利益優先還是個別國家利益優先、繼續推進全球化還是逆全球化,各種思潮和利益博弈加劇激蕩。中國和德國作為兩個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深化雙邊合作、深化兩國國際事務合作,不僅有助于兩國經濟發展,也有助于引領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促進人類社會和平發展。兩國雖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不同,但利益契合點多,合作空間和潛力大。中德進一步加強全方位合作,不僅符合雙方利益,也有助于為當前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中德建交47年來,兩國關系雖然有過起伏和低谷,但總體上保持了持續發展的勢頭,在中歐關系中發揮著引領和穩定錨的作用,是名副其實、互利雙贏的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
中德經濟合作碩果累累
中德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高層交往日益密切,雙邊關系穩步提升。雙方領導人互訪從幾年一次到一年數次,每次訪問都為中德關系帶來了實質性的推動。
二是高層財金對話合作機制從無到有,互利合作不斷拓展深化。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于2014年建立,2015年3月舉行第一次對話。2019年1月,中德在北京舉行了第二次高級別財金對話。
三是雙方投資貿易合作不斷創歷史新高。2019年以來,中德經貿合作保持了穩定發展勢頭,雙邊貿易、雙向投資都實現了增長。中國已經連續3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德國企業最為青睞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四是中德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積極進展。西門子、福伊特等德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在第三方市場開展了密切合作,德國企業對參與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很高的熱情,有超過200家德國企業參展,企業數量和參展面積均居歐洲國家首位。
經濟技術合作前景廣闊
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正處于提速升級的新階段。兩國經濟技術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首先,從政治上看,中德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沒有懸而未決的歷史問題,這是中德友好合作的重要基礎。
其次,從經濟技術上看,雙方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互補性很強。中德同為制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有著相似處境和立場。德國可以為中國提供先進的技術、設備、管理經驗和優質產品,中國可以為德國的資本、商品、技術、專利提供廣闊市場。
從近幾年來看,每當遇到考驗兩國經貿合作的問題和困難時,中德雙方都能夠采取協商對話的立場,充分照顧各自利益關切,妥善化解糾紛,積極釋放合作的正能量,為兩國經濟合作排除各種干擾,為世界經濟發展釋放積極信號,互相成為對方的真誠伙伴。
進一步擴大科技經貿合作
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政治局勢和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深化中德經濟技術合作應重點著眼于:一是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大局意識。只要雙方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大局意識,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對話、互利共贏的精神,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二是要旗幟鮮明,攜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中德都是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受益者,在貿易保護主義“寒風”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中德、中歐唯一正確的選擇是求同存異,尋求合作,高舉開放、互利合作旗幟,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和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
三是要深挖貿易潛力,進一步擴大科技經貿合作。當前中國居民消費正在升級、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德方企業擴大優勢商品、高端裝備、優質服務對華出口可以大有作為。中方愿意增加對德國優勢產品的進口,希望德方進一步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提升高技術產品在雙邊貿易中的比重。中國將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創新貿易方式,優化產品結構,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推動雙邊貿易規模邁上新臺階,爭取未來5年雙邊貿易額再翻一番。目前雙方服務貿易規模不到300億美元,要進一步擴大旅游、留學、運輸等服務貿易,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技術貿易、專業服務、維修維護、遠程醫療、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貿易。
四是要繼續擴大雙向投資。中德雙向投資雖然持續活躍,但目前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對外投資規模的比重不到7%,中國對德投資存量規模也較小,擴大雙向投資潛力巨大。現在中國市場更加開放,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德國企業在華投資有新的更大機遇。一方面希望德國企業繼續擴大對華投資,特別是增加對發展潛力大的中國中西部、東北等地區投資,共辦產業合作園區;另一方面,希望德方為中國企業赴德投資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在安全審查、金融監管等方面給予公正待遇。盡早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是業界的期盼,中方愿同德方一道推動協定談判取得進展。
五是要積極推動制造業的創新合作。德國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高端研發等領域全球領先,中國市場規模巨大、人力資源豐富、產業體系齊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在應用創新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兩國在全球創新鏈、價值鏈中處于不同位置,在創新發展中的合作面遠大于競爭面,特別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領域的合作空間更廣,雙方互利共贏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雙方利益交匯點更多、相互依存度更高。雙方要加強創新發展戰略對接,發揮好電動汽車、智能制造等合作平臺的作用,加強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新興產業領域合作,共同做大產業、做大市場。
六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更多務實合作。德國物流巨頭敦豪集團推出打通鐵路、海路和公路的運輸線路,中歐班列預計2020年將達到10萬個集裝箱的運載量,推動了中德經濟發展和貿易流通。
接下來,中德雙方應繼續探索第三方市場合作新路徑,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聯手開拓第三方市場,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期待中德雙方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共建“一帶一路”的合力,為兩國企業攜手開拓第三方市場提供堅強后盾,為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