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為4.15%,5年期以上LPR為4.80%,均與上月持平。專家認為,LPR進一步下行需要降準及MLF(中期借貸便利)、OMO(公開市場操作)降低等進一步“降息”措施推出。未來LPR仍有下降空間。
兩期限品種利率均與上月持平
“貸款實際利率已出現下行,LPR改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已經顯現,1月LPR下調的必要條件并不如前期充分。”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結合1月情況看,央行開年宣布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并于1月15日新增3000億元MLF投放,理論上符合LPR下調的一般規律。
王一峰表示,1月情況也有不同之處,即資金面整體偏緊,實際工作日僅為18天,大部分新發放貸款的定價基準依然參照2019年12月LPR,2020年1月LPR若下調5基點,對開門紅時期貸款定價的下拉作用比較有限。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之所以保持不變,從LPR報價構成結構看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自2019年11月5日1年期MLF利率下調5個基點至3.25%后,至今未動;二是銀行點差部分除了考慮資金成本外,還包括風險溢價、供求關系等因素,目前銀行負債成本呈剛性,風險溢價也有所上升,對銀行點差收窄構成牽制。
LPR下行存在約束
“若沒有降準、‘降息’等進一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的措施推出,LPR報價難有下行空間。”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稱。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當前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商業銀行存款資金成本難以下降。2019年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量下滑,意味著貨幣市場利率下行對降低商業銀行批發性融資成本的效應減弱。因此,當前商業銀行整體有息負債成本下行受阻,正在成為制約LPR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明明介紹,LPR改革后,首先通過壓縮LPR與MLF利差實現下調LPR、引導貸款利率下行,此后在銀行負債成本、市場供求變化不大的背景下,LPR與MLF利差保持剛性,政策即通過“降息”來調整LPR報價。1月雖然有全面降準,但釋放的8000億元流動性主要用于彌補春節期間流動性缺口,資金利率并沒有像2019年9月降準后快速下行,本次降準對銀行資金成本的影響較小,LPR報價維持不變。
對于5年期以上LPR而言,明明認為,本月仍然維持住房抵押貸款利率等長期貸款利率的定價基準不變,房地產政策仍然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思路。另外,LPR改革以來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行幅度小,長期融資成本處于較高水平,LPR貸款期限利差仍高于原貸款基準利率期限利差和國債收益率期限利差。
政策利率下調可期
“2020年穩增長剛性增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王青表示,為切實降低企業貸款利率,短期內LPR報價還將經歷一個下行過程,具體節奏和幅度將根據宏觀經濟運行態勢、企業貸款利率及商業銀行資金成本變化情況靈活調整。
對于后續引導LPR報價下行的政策措施,王青認為主要有三項:一是適時下調MLF招標利率,這意味著政策性降息過程還會持續;二是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持“寬貨幣”勢頭,降低銀行在公開市場的批發性融資成本;三是針對結構性存款等出臺監管措施,在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動的背景下,控制乃至適度引導商業銀行存款成本下行。
展望未來,明明表示,在鼓勵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同時要降成本,后續長期限貸款利率下調也有賴于MLF“降息”。預計春節后將很快迎來再一次的MLF和OMO“降息”。此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MPA考核辦法等也會繼續推進,引導貸款的實際利率下行。
“未來MLF預期上半年每季度各降一次5個基點,LPR屆時會跟隨下調。”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稱。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認為,即使在不降低MLF利率的情況下,LPR也有下降空間。
此外,在溫彬看來,今年要實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政策目標,需要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LPR報價形成機制,如適度擴大MLF交易規模,豐富各期限產品供給,增加一級交易商數量,提升MLF市場的交易活躍度,進一步破除貸款利率隱性下限等。此外,降準還有空間,預計二季度以后通脹趨于回落,也為政策利率下調打開空間。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