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滾滾,機聲隆隆,當前夏糧進入集中收獲期。為做好夏糧收購工作,各地在啟動收購工作時對最低價收購倉容準備工作進行了重點布置,并按照“早開門、晚收秤”的要求,讓農民能夠賣上舒心糧、放心糧。
6月12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了解到,今年夏糧生產形勢總體較好,有望再獲好收成,預計商品量和收購量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確定收儲庫點
按照政策規定,小麥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時間為6月1日至9月30日,最低收購價1.12元/斤(國標三等品)與去年持平;早秈稻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時間為8月1日至9月30日,最低收購價1.21元/斤(國標三等品),較去年每斤上調1分錢。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中儲糧集團了解到,中儲糧集團安徽分公司在2019年中晚稻最低價收購結束時,就對2020年小麥最低價收購倉容準備工作進行了重點布置;2月下旬,會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共同組織開展了夏糧收購倉容摸底調查;3月中旬,會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分頭赴主產區倉容缺口較大的市縣進行專題調研,并將調研情況向集團公司作專題匯報。4月初,在國家有關部門和集團公司大力支持下,安徽政策性糧食競價銷售計劃開始加大并向重點縣傾斜。部分市縣積極出臺促銷騰倉鼓勵政策,成交量有所上升,主產區七市一縣倉容硬缺口有所下降。
春節后,中儲糧集團向南京分公司下達了88萬噸稻谷定向銷售計劃。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督促協調各級地方政府加大騰倉并庫、倉房建設等支持,部分地區出臺拍賣出庫補貼政策、減免出庫費用,投入財政資金積極維修危倉老庫、新建擴建倉容,為倉容有效擴充提供政策資金支持。截至目前,該地區已騰倉并囤實現可用空倉容450萬噸。
中儲糧作為國家委托的小麥最低收購政策的執行主體,對各有關分公司嚴格規范執行夏糧收儲政策作出具體部署。中儲糧方面表示,合理確定收儲庫點,方便農民售糧。針對產糧量大、倉容緊張的省份,增倉容辦法能用盡用,通過爭取開展跨省移庫和跨縣集并,委托租賃優質社會庫點等措施,進行騰倉擴容,解決部分主產區收購倉容矛盾突出的問題。
形勢總體較好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了解到,今年夏糧生產形勢總體較好,有望再獲好收成,預計商品量和收購量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初步預計小麥旺季收購量在1400億斤左右,早秈稻200億斤左右,油菜籽240萬噸左右。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糧油處處長項宇表示,從目前看,夏糧的幾個主產區冀魯豫蘇皖總體漲勢很好,豐收在望。夏糧豐收會給全年糧食生產打下很好的基礎,也能提振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稱,近些年,我國糧食生產持續豐收,收購數量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有關方面努力克服實際困難,協同配合、多措并舉,較好地完成了糧食收購任務,沒有發生大面積農民“賣糧難”。今年以來,小麥和稻谷已累計成交180億斤,是上年同期的3.4倍。
“隨著新糧上市糧源增加,價格可能會略有回落。預計小麥開秤價格在每斤1.1元至1.2元、早秈稻開秤價格每斤1.12元至1.25元、油菜籽開秤價格在每斤2.45元至2.8元。”上述負責人表示,收購期間普通品種小麥和早秈稻價格以穩為主,圍繞最低收購價格水平上下波動,部分省份可能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同時,這幾年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實施,優質品種銷路好、價格高,逐步走出獨立行情。如優質小麥價格每斤比普通品種高0.1元以上,優糧優價趨勢明顯。
產量歷史新高
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我國糧食2019年產量為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且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其中,小麥和稻谷作為兩大主糧,庫存消費比遠高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
農業農村部近期披露,截至6月5日,麥收進度過半,較常年提早3天左右,黃淮海主產區機收率超過98%。其中,四川、湖北、安徽已收獲完畢,河南過八成,江蘇、陜西過四成,山西、山東過二成,河北麥收已經啟動。今年全國4萬多個農機服務組織和300多萬農機手投入夏收夏種夏管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一線,成為“三夏”農業生產主力軍。
搶收小麥的同時,夏管、夏播隨即展開。各地正陸續開展“三夏”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演示、田間日等活動,大力推廣自動駕駛、秸稈還田離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和產地烘干等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充分發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引領帶動作用,提升“三夏”生產質量效率,為全年豐收打好基礎。
2020年,農業農村部堅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確保三大谷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口糧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確保2020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優結構”就是繼續優化種植結構。鞏固區域結構調整成果,調優品種結構,提高產品品質,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提質量”就是推動種植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把三大糧食作物的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打造區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種植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