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7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為進一步做好下半年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國家發改委辦公廳7月21日印發《關于全力做好下半年穩就業保就業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一、提高認識、勇于擔當,堅決扛起穩就業保就業的政治責任。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各地發展改革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為,認真履行職責,著力攻堅克難,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就業擺在“六穩”、“六保”首要位置,在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在想辦法、拓思路上下功夫,系統謀劃、精心部署下半年穩就業保就業工作。
二、立足職能、發揮優勢,認真做好就業形勢分析研判。各地發展改革部門要保持戰略定力、把握宏觀大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綜合運用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大數據分析等多種方式,在全面掌握實際情況基礎上,科學研判下半年就業走勢,重大情況及時上報。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群體,要持續開展跟蹤監測和動態分析,完善監測分析機制,擴大監測范圍,緊盯關鍵性指標,加強分類監測。進一步強化規模性失業風險預警和防范,及時開展就業影響程度評估,結合實際制定穩就業預案。強化政策儲備,在援企穩崗、就業幫扶等方面,提出更多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議,更好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三、統籌資源、凝聚合力,加大各方面對就業的支持力度。要正視當前困難、樹立底線思維,充分發揮綜合部門的優勢,集中政策資源,強化要素支撐,加強項目資金投入,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更好地發揮投資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合理調配各類資金流向,優先支持具有民生效益和就業效應的項目。用好用足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重點支持帶動就業能力強的補短板項目。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因地制宜適當擴大今年以工代賑規模,將更多返鄉留鄉貧困勞動力納入政策覆蓋范圍。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充分發揮雙創示范基地帶動作用,加快雙創支撐平臺項目建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支持養老、托育、醫療、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發展壯大,吸納更多就業。實施適當政策傾斜,擴大省級資金投入,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和長江流域漁民退捕安置,帶動更多農民工等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四、創新方式、完善機制,堅持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調控。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注重財政、貨幣、金融、產業、區域、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銜接配套、協調聯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宏觀政策醞釀出臺要評估其對就業的影響,政策措施的操作落實要統籌考慮其給就業帶來的變化。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信號和就業目標的引導作用,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宏觀政策取向,統籌考慮宏觀調控的重點和節奏,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
五、上下聯動、協作配合,切實抓好政策落實落地。要把各級發展改革部門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瞄準已出臺的穩就業政策措施,加大抓落實力度,級級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積極主動推動教育、財政、人社、商務等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落實好穩定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外貿行業生產經營及用工,促進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的各項任務舉措,務求盡快見實效。不斷完善部門聯動的政策協調機制,推動數據和信息資源共享,會商重大問題,協同制定措施,增進工作合力。
發改委指出,當前,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的不確定性依然很大,就業領域仍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就業保就業的決策部署,堅定信心、主動作為,為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
(編輯 孫倩)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