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工信部等17部門發布《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中小企業貢獻了我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嚴重沖擊,不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一些基礎性、制度性問題凸顯。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意見》從完善中小企業財稅支持制度、融資促進制度、創新發展制度等方面對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作出了部署,并提出了支持更多優質中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對接資本市場等具體措施。
上半年已清償無分歧賬款827億
“保市場主體”是中央提出的“六保”任務之一。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本周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小企業是保護生產力的主力軍,是穩就業的主要渠道,是保產業鏈穩定的重要環節,也是保市場主體的關鍵。“能不能保住中小企業,切實關系到我們能不能保證整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中小微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各部門紛紛出臺措施幫扶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工信部上半年也推出了諸多舉措助力中小企業紓危解困。
這次出臺的《意見》也是重要舉措之一。
辛國斌表示,《意見》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旨在加強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體系建設。“我們說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重大問題。有了一個良好的制度體系作保障,企業的發展就有了根本的依托。”
“在疫情沖擊下,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辛國斌說,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工信部進一步加大了清欠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力度,上半年已清償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無分歧賬款827億元,清償進度達到了49.5%,基本上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各地對500萬以下的無分歧欠款已經全部清零,這一點能做到很不容易。”
為加強防止拖欠長效機制建設,7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把整個清欠工作納入了法治化治理的軌道。
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幫扶政策落地生效,中小企業克服影響、加快恢復發展。國家統計局和工信部中小企業生產運行建設平臺調查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呈現回暖態勢,上半年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生產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3個百分點,前5個月利潤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7個百分點。
進入二季度以來,中小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由負轉正,其中營業收入4月份和5月份分別增長了8.6%和3%,利潤總額分別增長了14.9%和14.1%。
完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力度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這次《意見》在“堅持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促進制度”方面用了很大篇幅,提出要優化貨幣信貸傳導機制、健全多層次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強化小微企業金融差異化監管激勵機制等五方面內容。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游春認為,從中國目前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來看,利率水平基本上已經市場化了,這意味著市場主體是自主定價,商業銀行不是慈善機構,貸款給中小企業意味著高風險,高風險自然就會出現高溢價。
“從目前整個金融體系來說,還是以銀行體系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為主導,所以國家一直在往直接融資的方向去引導,力圖把直接融資更好地發展起來。”游春對《每日經濟新聞》新聞記者表示。
這次《意見》也提出,要完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包括大力培育創業投資市場,完善創業投資激勵和退出機制,引導天使投資人群體、私募股權、創業投資等擴大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更多地投長、投早、投小、投創新。
此外,要穩步推進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支持更多優質中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鼓勵中小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對接資本市場。
游春表示,直接融資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方向,但所有直接融資措施都基于一個前提條件:就是需要一個公平競爭、法制建設完善和發達的資本市場,這與法治水平的提升、良好競爭環境的營造、人們觀念的轉變、文化等都有關系。
在他看來,目前的資本市場建設還不完全足以支撐中小企業去融資發展。不過他也表示,目前像注冊制等資本市場改革舉措都在不斷推進,這樣就會越來越有利于促進資本市場的發育和完善,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制度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游春表示,文件中提到的一些直接融資措施已經做得比較成熟。“注冊制改革的啟動對中小企業而言也是利好,當然也要根據實施的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通過并購重組對接資本市場,也在持續不斷地完善。”
他說,這些舉措都有比較強的實操性,對于不同所有制、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而言,可以根據他們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直接融資方式和途徑。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