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見習記者 楊潔
3月25日,銀保監會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紓困政策、“新市民”金融服務、養老金融、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險資“入市”等市場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支持險資投資優質上市公司股票
銀保監會表示,保險資金作為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在支持資本市場穩健運行、優化投資者結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保險資金投資債券、股票、股權三者的占比保持在近60%。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3.2萬億元,其中投資債券9.1萬億元,投資股票2.5萬億元,股票型基金0.7萬億元。此外,保險資管公司發行管理的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余額3.2萬億元,主要投向債券、股票等。
銀保監會提到,下一步,將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優勢,引導保險機構將更多資金配置于權益類資產。
一是進一步豐富保險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的渠道。支持保險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委托投資、投資公募基金等方式,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允許保險資金投資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支持保險資金依托各類專業機構參與資本市場;二是按照“一司一策”原則,做好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過渡期安排,保持保險資金權益類資產投資穩定;三是修訂完善保險資管公司監管規則,鼓勵保險資管公司加大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發行力度,加大對股票、債券等投資支持力度;四是建立健全保險資金長周期考核機制,引導保險機構牢固樹立長期投資理念。
盡快推動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
就資本市場關注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銀保監會表示,當前,我國金融業運行總體平穩,金融風險呈收斂態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但內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經濟金融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依然較大,金融風險處置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化解風險的資源儲備。在國際上,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是各國處置金融風險的普遍做法。有必要借鑒國際經驗,立足我國實際,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提到,相關工作正在研究推進,初步考慮,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用于具有系統性隱患的重大風險處置,與發揮常規化風險處置作用的存款保險和行業保障基金都是我國金融安全網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取之于市場,用之于市場,區分不同行業、不同主體實行差別化收費,以平衡好風險、收益與責任,避免國家和納稅人利益遭受損失。下一步,將抓緊研究完善相關法規和機制安排,盡快推動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為重大風險處置積蓄好后備資金。
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啟動
就市場關注的養老金融,銀保監會表示,2021年以來,銀保監會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決策部署,穩步推進商業養老金融發展,陸續啟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傮w來看,試點進展順利,各方反映良好。
一方面,2021年6月,六家保險公司在浙江省(含寧波市)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截至2022年2月末,試點公司累計承保保單7.18萬件,累計保費4.72億元,其中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超過1.2萬人。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投保簡便、交費靈活、收益穩健等特點已逐漸為消費者所理解和接受,保險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經營模式,特別是在服務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銀保監會決定自2022年3月1日起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并將養老保險公司納入試點。
另一方面,2021年9月,四家理財子公司在武漢、成都、深圳、青島四地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與一般理財產品相比,養老理財產品突出“穩健、長期、普惠”特征,更符合老百姓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目前,已有多只試點產品順利發售。通過認真評估和總結經驗,2022年3月1日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從“四地四機構”擴大到“十地十機構”,同時外資控股的貝萊德建信理財公司也加入試點,并將于近期推出相關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銀保監會表示,“養老儲蓄試點即將啟動,主要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業養老計劃試點正在抓緊籌備。同時,我們近期推出了一系列規范和促進養老保險機構發展的政策,支持養老保險機構建設,鼓勵其參與養老金融改革,進一步豐富養老金融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
就近期市場關注的國民養老保險公司,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國民養老保險公司是專業性的養老保險經營機構,將積極參與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建設,鼓勵該公司在業務經營、風險管控和管理機制制度方面大膽創新,積極參與養老金融試點。根據公司發展規劃,其將重點發展養老年金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以及商業養老計劃等創新型養老金融業務,著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
“下一步,將繼續有序推進商業養老金融發展,鼓勵和支持銀行保險機構立足人民群眾養老需求,主動探索創新,推出更多元的養老金融產品,優化管理機制,以新穎的業務,優質的服務、審慎的經營,開創養老金融發展的新局面,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領域加強金融服務
就部分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紓困政策,銀保監會表示,下一步,將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引導金融機構準確把握信貸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但有還款意愿、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紓困解難,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
二是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
三是推動銀行機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根據相關行業企業特點和融資需求創新金融產品,持續提升服務效率。
四是鼓勵保險公司優化保險產品,做好理賠服務,為疫情可能導致企業停工等損失提供保險保障。
五是加大監管引導,圍繞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繼續提升。要求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小微企業首貸戶力爭高于去年。
鼓勵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利性
針對“新市民”金融服務,銀保監會表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舉措。
一是促進創業就業,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優化信用狀況評估技術,降低“新市民”創業融資成本。加大對吸納“新市民”就業較多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新市民”創業就業的保險保障水平。
二是滿足安居需求,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優化住房金融服務,助力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支持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三是助力培訓教育,鼓勵商業銀行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對“新市民”職業技能培訓提供金融支持。
四是提高健康保險服務水平,支持保險機構加強產品創新,主動對接有關所在企業,提供靈活、實惠、便利的團體健康保險產品。
同時,監管部門將積極向地方黨政匯報,推動出臺配套政策,推進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稅務、海關、電力等單位與金融機構信息聯通,逐步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
(編輯 喬川川)
21:40 | 中國人民銀行與印度尼西亞銀行簽署... |
21:10 | 第八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國際會議在... |
21:09 | 5月26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海... |
20:56 | 重磅!兩大半導體巨頭擬合并!雙雙... |
20:56 | 科創板再現重磅吸收合并交易 上市... |
20:11 | 國電南瑞主業發展穩健 新興業務及... |
20:06 | 徐工機械:已組建專項支持團隊參與... |
20:05 | 湘電股份3X50Mvar調相機在國家能源... |
20:05 | 遠大醫藥核藥亮相ASCO及APPLE年會 ... |
20:04 | 首車國家能源集團綠氫進京交付 實... |
20:04 | 明泰鋁業布局新能源電池業務 |
20:04 | “AI+會計行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