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隨著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了積極成果,疊加國內政策層面的持續發力、制度環境的不斷優化,市場情緒逐步修復,中國資產向上重估,已成為不少國內外投資者的共識。
近期,高盛、景順、瑞銀等多家外資集體表態,看好中國股票市場表現。同時,國內機構也紛紛發聲稱,隨著科技牛行情不斷深化,賺錢效應開始向其他板塊擴散,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配置價值凸顯。
中國資產吸引力攀升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當下,中國市場正憑借其獨特優勢,成為全球投資者眼中的“避風港”。5月21日,第28屆瑞銀亞洲投資論壇媒體分享會召開,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表示,當前,國際市場對中國資產關注度持續升溫。一方面,流動性向好趨勢明顯,這對提升投資者信心至關重要,量化基金及其他中長線海外投資者均積極尋求深度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同時,中國監管部門也積極回應全球投資者關切點,提供切實指導與幫助。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領域吸引力愈發凸顯,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產業鏈推動下,中國股市敘事邏輯轉變,疊加政策推動,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中長短期關注度都在不斷提升。
高盛最新報告顯示,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12個月目標分別上調至84點和4600點(分別有11%和17%的潛在上漲空間),維持對中國股票的超配評級。近日野村將中國股票評級大幅上調至戰術性超配。該機構稱,中國股市在過去一個月的反彈將得以持續。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盡管股價有所回升,但MSCI中國指數的估值仍比歷史平均水平低7%至8%,比歷史MSCI世界指數市盈率低15%。此外,對比歷史水平,外國機構倉位仍較低。鑒于貿易談判結果以及中國在AI和機器人技術上的進步,樂觀情緒有所提高。因此,任何回調都可能獲得有力支撐,綜合來看,當前風險回報率更好。
事實上,近段時間,外資機構競相“唱多”中國股票。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中國擁有充足的應對沖擊的回旋空間。原因有四方面:一是國內政策刺激擁有加碼空間;二是整體社會民生仍具有承壓能力;三是產業鏈集群優勢,短期內難以被取代;四是在下一階段的科技革命中,中國具有巨大的科創潛力。
據統計,二季度以來,截至5月21日,共有349家外資機構密集調研A股上市公司。高盛、花旗、野村等知名機構調研總次數均超過40次。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等行業受到外資青睞程度位居前列。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中國股票市場已基本回到4月初的水平。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工程機械、家電和寵物食品公司等行業或將會從中受益。
“去年9月份以來,政策持續發力,A股市場高波動中顯韌性。第一季度非金融板塊同比盈利增長較多,預期今年A股的盈利在每個季度都會有良性的回升,為市場增長提供基本面支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及新消費利好將逐步釋放。在全球投資背景下,中國股市戰略重要性提升,帶來超額回報機遇。”房東明說。
A股配置價值凸顯
下階段看,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嚴峻,但國內機構仍然對A股配置價值充滿信心。
興業證券于5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舉辦“2025年資本市場論壇暨中期策略會”,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與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王涵在會上表示,從估值來看,中國的資產估值在絕對低位,美國的資產估值在相對高位,在這種情況下,資金流向中國是確定的事情。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今年以來,A股與港股市場科技行情表現亮眼。A股市場中,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相關板塊漲勢迅猛,成為市場焦點。隨著科技牛行情不斷深化,賺錢效應開始向其他板塊擴散。具有品牌價值的消費白馬股成為A股長線機遇。業績優良的白馬股具備穩定分紅與穩定增長的特點,優勢顯著。
從政策端來看,正在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勢頭,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突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這個重要著力點。4月上旬,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國家隊”增持ETF,助力穩定資本市場。5月7日,中國證監會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努力形成“回報增—資金進—市場穩”的良性循環。5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相關監管指引,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主渠道作用。
貨幣政策共同發力,加大中長期流動性供給,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將加大宏觀調控強度,推出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完善存款準備金制度,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等。
“4月份以來,‘國家隊’出手以及一系列政策發布助力市場穩定,目前行情延續,賺錢效應提升。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配置價值凸顯。未來,資本市場有望在慢牛格局中穩健前行,為投資者創造更多機會。”楊德龍說。
23:24 | 阿里云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 為中... |
23:24 | 小鵬汽車一季度毛利率提升 劍指第... |
23:24 | 浙江黎明:多元布局激發增長新動力 |
23:24 | 愛仕達擬收購錢江機器人7%股權 加... |
23:24 | 興業銀錫:以“資產整合+技術協同... |
23:24 | 多晶硅價格有望止跌企穩 企業持續... |
23:24 | 科德教育:十堰市國資委擬成為公司... |
23:24 | 新規護航核電產業發展提速 相關上... |
23:24 | 直擊文博會:文化頂流“戀上”科創... |
23:24 | “赴港賣險”新現象說明了什么 |
23:24 | LPR下調后房貸利率區域分化明顯 北... |
23:24 | 險資密集加倉高股息資產 銀行股尤...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