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萌
今年以來,我國境內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規模、數量屢創新高,ETF總規模已超過2萬億元,數量達到849只,已有百余只ETF新成立,年內ETF凈流入資金超4000億元,其中寬基ETF凈流入2285億元,寬基指數ETF規模已達到8500億元,占權益ETF比重超過一半。
其中,滬深300指數境內外產品規模突破3600億元,單只ETF規模突破1100億元,已超越主動基金成為境內最大權益基金;“硬科技”旗艦指數產品科創50ETF規模已達到1432億元,境內外產品總規模達到1454億元,成為僅次于滬深300的境內第二大寬基指數產品。
2023年公募基金中報數據顯示,外資機構配置境內ETF的積極性不斷提高,13家合格境外投資者進入百余只權益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寬基指數為外資機構普遍偏好的配置類別,13家合格境外投資者中有12家配置寬基ETF,科創50、滬深300、上證180等主流寬基指數ETF成為外資配置標的。
長期持有寬基ETF的外資機構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日興資產管理公司、三菱日聯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等,已連續多期進入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華安上證18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其中,新加坡最大的國際投資機構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對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的持有比例為1.31%,較2022年年報披露持有比例上升0.8個百分點。此外,多家外資機構更是首次出現在部分寬基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例如,新加坡政府投資首次進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前十大持有人,持有比例為0.91%。
外資機構也積極通過ETF互聯互通機制布局中國資產。ETF互聯互通開閘一年以來,標的持續擴容、交易熱度穩步攀升。
2023年7月份,北向ETF再擴容,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ETF、南方中證1000ETF等多只跟蹤科創50指數、中證1000指數的ETF首次納入標的范圍。目前ETF互聯互通標的已由首批納入的87只增至137只,包括76只滬股通ETF、55只深股通ETF和6只港股通ETF。從成交額看,今年8月份,陸股通ETF成交額合計142億元,較7月增加47.3%,其中滬股通成交額破百億元,達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隨著我國本土指數體系的日益完善和ETF產品的日益豐富,外資機構參與ETF的積極性將不斷提高。
(編輯 孫倩)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