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張薌逸
5月15日,由《證券日報》社與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發起并主辦的第六屆“5·19中小投資者保護宣傳周”活動正式啟動。在北京基金小鎮聯合主辦、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作為支持單位的首場活動中,銀華基金投顧業務投委會主席楊宇做了主題為“行為金融視角下的基金投資”的分享。
“除基本面、技術面外,參與基金市場的方式也會影響到投資者、財富管理機構和資產管理人的投資決策。”楊宇表示。
在分享中,楊宇針對基金買入、持有、賣出三個階段,從行為金融學視角,介紹了框架效應、錨定效應、羊群效應、處置效應等多個基金投資決策中常見心理偏差和認知誤區,并介紹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具體而言,楊宇介紹,在基金買入階段,有限注意力、框架效應、錨定效應與羊群效應常常會影響對基金的選擇。
“財務管理相關的廣告往往會選擇迎合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表達框架,調整數據的呈現方式。”對此,楊宇建議,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可以更多關注基金的基本面和市場環境。同時,可以建立紀律性的投資策略,如止盈止損和適當的逆向投資,以減少心理偏差對決策的負面影響。財富管理機構也應在信息展示上更加透明和全面,幫助投資者做出更加理性的決策。
在楊宇看來,持有基金階段,過度自信帶來的過度交易會對投資收益帶來損害,這種現象在機構投資者身上也時有發生。他建議,在持有時不要急于做出交易決定,可以多聽一些不同的聲音,尤其是跟自己不同的看法,同時對風險保持敬畏。
“處置效應會影響在基金賣出階段的決策。”楊宇稱,處置效應指“出盈保虧”這類特定投資現象,如果過早地贖回了賺錢的基金,會損失未來潛在的收益;而如果持有的虧損基金長期不漲甚至繼續下跌,則會造成直接損失。
根據《理性之外——基金個人投資者的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特定階段樣本的大數據統計,處置效應在基金投資中普遍存在。投資者會傾向于賣出盈利而非虧損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在基金連續浮盈71天(平均)后便會賣出,連續浮虧的平均持有天數則為151天。
“設置好止損點、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專業的基金知識積累都可以幫助投資者避免出盈保虧。”楊宇建議,總的來說,樹立正確的基金投資觀念,更加細致地學習并儲備基金投資相關知識,避免各類行為偏差都有助于個人投資者搬開投資路上的“絆腳石”。
(編輯 喬川川)
21:22 | 5月29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中... |
21:12 | 嘉環科技: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12 | 迎駕貢酒: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11 | 中金輻照: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11 | 潤禾材料: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八次... |
21:11 | 海得控制: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11 | 潤禾材料:第三屆監事會第三十三次... |
21:11 | 光莆股份:第五屆監事會第八次會議... |
21:11 | 水井坊:第十一屆董事會2025年第四... |
21:11 | 水井坊:第十一屆監事會2025年第一... |
21:11 | 尚緯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三十九次... |
21:11 | 海辰藥業:2024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