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記者發稿時,滬深兩市共有1490家上市公司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喜企業(包括續盈)達到903家,預喜比例達六成。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一季報業績預計增長27.3%,相對于去年的-7.8%明顯回升。
客觀看待“增速王”
數據顯示,1490家公司中,除7家業績不確定之外,464家公司預增,264家略增,54家續盈,121家扭虧,共計903家預喜。以凈利潤增幅下限計算,至少有346家企業實現利潤翻倍。
從業績增速居前的公司來看,與2017年不同,2018年一季度,并購重組、處置資產等取代基本面改善成為了增速居前的公司的增長動力。
其中,當代明誠預計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00萬-8000萬元,由于去年同期公司業績基數過小,公司以19234.88%-30835.81%的增長率排名兩市第一。公司此前并購的俄羅斯世界杯體育版權業務開始貢獻收益,兌現市場預期。當代明誠自2月7日披露業績預告后即走出一波行情,4月13日股價收至17.04元,漲幅接近70%。
業績預增幅緊隨其后的是新研股份和華凱創意,增幅分別達7336%-7782%和2878%-5656%。新研股份業績增幅主要得益于對閑置農機板塊資產處理。不過,其5000萬-5300萬元的預期利潤中,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約達6000萬元,再加上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終止,業績預告發布后市場用腳投票,新研股份連續兩天跌幅接近20%。華凱創意盡管業績增速居前,但由于凈利潤規模不大,公布業績預告后公司股價并未迎來大漲。
北玻股份凈利增幅位居第四,公司3月31日預告的7970萬-8045萬元的利潤中,主要是對子公司投資收益,預告發布后的4個交易日股價漲幅接近30%。
創業板業績超預期
目前創業板公司幾乎已經全部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以凈利潤下限來看,創業板共有623家公司實現盈利,占創業板總數的84.1%。其中,光線傳媒以凈利潤下限19.65億元位居首位,此外溫氏股份、三聚環保等51家凈利潤下限有望超過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創業板一季度有超過40家上市公司凈利潤有望超過2017年全年。剔除由虧轉盈的上市公司外,還有光線傳媒、恒信東方、魯億通等13家公司一季度凈利潤下限超越2017年全年。
其中,光線傳媒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9.65億-20.2億元,同比增幅962%-992%。公司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公司出售所持有新麗傳媒的股份產生的投資收益。預計一季度非經常性損益為18.5億-19.5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建新股份預計一季度實現盈利1億-1.2億元,同比增長1949%-2359%;公司2017年凈利潤為8700萬元。公司主營染料中間體。一季度,公司部分產品延續上年四季度銷售價格的提升,銷售收入大幅提高,毛利率增加,使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
周期行業分化持續
周期行業中,鋼鐵、醫藥、采掘等受益于供給側改革的行業公司仍然呈現出普漲的局面,而地產行業分化加劇。
兩市披露業績預告的123家醫藥生物公司中,有13家虧損,多家醫藥公司受益于維生素類產品價格上漲,浙江醫藥、冠福股份和花園生物同比盈利增幅分別達1815.81%、678.51%和610.9%。其中,浙江醫藥表示,公司主導產品維生素A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維生素E市場價格明顯上漲。花園生物也表示,本期維生素D3產品售價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
供給側改革的紅利在水泥、鋼鐵領域延續。4月10日,海螺水泥、萬年青、福建水泥集中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海螺水泥一季度利潤預期同比增長120%,萬年青預計同比增長超過3300%,福建水泥同比扭虧為盈。截至4月14日,12家水泥行業上市公司中,除冀東水泥和天山股份外,全部實現了盈利,其中6家公司盈利增幅超過一倍。已披露業績預告的12家鋼鐵上市公司全部實現了業績預增,其中韶鋼松山、太鋼不銹以及柳鋼股份盈利預期都超過3倍。
在目前已發布業績預告的46家地產公司中,12家出現了虧損,其中中迪投資、粵宏遠A、榮安地產、新光圓成等地產板塊公司均現首虧。這顯示出,盡管2017年是地產大年,但在土地價格上漲、資金成本不斷上升的局面下,部分在資金、品牌方面居于劣勢的中小房企仍將面臨業績壓力。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