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李萬晨曦
“公司未來將依托在顯示測試領域的積累優勢,向半導體、新能源行業的測試領域滲透,成為半導體、顯示、新能源行業以測試設備為核心的全球領先的綜合服務提供商。”精測電子董事長彭騫在4月23日的公司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
《證券日報》記者參會時看到,現場聚集了多名投資者,并與公司高管進行了長時間的深入交流。
精測電子登陸資本市場僅一年多的時間,其穩步增長的業績以及面板檢測進口替代的核心概念受到關注。
據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9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0.8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9.07%。其中,AOI光學檢測系統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4.0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89.12%,占2017年營業收入45.31%,首次超過模組檢測系統。
會議現場有投資者問及公司在AOI光學檢測系統應用的突破在行業內的優勢,彭騫表示:“行業內競爭對手多數涉及‘光、機、電’其中一項或者兩項,而我們具有‘光、機、電’技術一體化的優勢。”
具體而言,公司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于2014年引進了宏瀨光電和臺灣光達關于AOI光學檢測系統和平板顯示自動化設備相關的專利等知識產權。經過消化、吸收和提高,公司已完成AOI光學檢測系統和平板顯示自動化設備的產品開發,并已實現銷售。目前,公司已成為行業內少數在基于機器視覺的光學檢測、自動化控制,和基于電訊技術的信號檢測等方面均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企業,并擁有多項專利、軟件著作權和軟件產品登記證書。
而這些得益于公司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研發投入。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研發投入1.17億元,占營業收入比13.08%,較上年增加33.99%。
精測電子通過在面板行業多年的積累,也已在半導體行業進行了布局。
“半導體產業與顯示面板產業相似,都是重資產投入,設備投資占總投資規模的比例達到60%以上,而且技術門檻高,取得成果比較漫長,希望投資者也有一定的耐心。”彭騫坦言。
隨著半導體產業化過程,設備先行,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國產設備逐步實現技術突破,也帶來了設備國產化的良機,未來國產設備增長空間廣闊。
數據顯示,國內已經公布的半導體產線投資金額將超過1000億美元,對應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規模高達72億美元,其中,存儲器檢測設備需求空間約為20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這也為半導體檢測設備服務商帶來了契機。
“公司也將積極尋找半導體測試領域優秀的合作伙伴,共同推進半導體測試技術及產品應用的發展。”彭騫表示。
00:10 | 百貨行業上市公司加快轉型步伐 多... |
00:10 | 萬科再獲大股東支持 深鐵集團提供1... |
00:10 | 電動化賦能主業 浙江鼎力構建高空... |
00:10 | 吉利汽車:戰略整合與多元布局雙輪... |
00:10 | 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
00:05 | 專項債助力土地收儲提速 進一步穩... |
00:05 | 算力服務市場熱度攀升 上市公司頻... |
00:05 | 退市新規的威力正在顯現 |
00:05 | 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或超2000萬輛... |
00:05 | “政策+技術”雙輪驅動 上市公司加... |
00:05 | 株冶集團:資產重組激活全產業鏈 ... |
00:05 | 一季度券商債券承銷榜單揭曉 科創...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