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券時報·e公司刊發《曾拒受證監局檢查金誠集團5700億元政府訂單謎團待解》一文,引發廣泛關注。
經過進一步調查,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金誠集團5700億元訂單無據可查,大多數PPP項目均停留在框架協議或口頭約定層面,尚未正式立項,更未進入動工階段。然而,正是憑借這些并不具備任何法律約束力的或有項目,金誠集團在各種渠道頻繁渲染拿單能力,并以PPP項目名義發行基金。
在采訪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獲悉,一些同行企業怕受拖累,對金誠集團離職員工拒而遠之,直言該公司在運營PPP項目過程中,不少地方涉嫌違規違法。
5700億訂單的實與虛
官網顯示,成立于2008年的金誠集團,是一家綜合性的現代城市發展集團。作為全球新型城鎮化巨頭,金誠集團以金誠特色小鎮為核心產品,運用全球資源優勢,打造融合“PPP+產業化+金融化”的小鎮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生命鏈小鎮。
號稱全球新型城鎮化巨頭的金誠集團,其實在業界知名度一般。橫空出世,是金誠集團給同行和外界的第一印象。某公司負責人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大概在2015年,金誠集團的相關項目負責人突然找來尋求合作,他才知道有這么一家公司。
金誠集團的特色小鎮經營模式怎樣?多位同行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介紹,金誠集團與地方政府簽訂合同后,成立項目公司,再以政府“PPP工程”名義向社會募集資金。一些項目質地非常一般,但金誠集團通過一番包裝后,通過旗下金融平臺招攬客戶投資,年化收益率在10%~12%之間。
對外宣介中,金誠集團自稱從2015年7月22日到2016年8月22日,累計拿下35個新型城鎮化項目,簽約總投資額1800億元;截至2017年9月,金誠集團擁有特色小鎮項目59個,政府項目簽約量超過5700億元。目前,已在浙江、江蘇、湖南、貴州、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安徽、吉林10省布局金誠特色小鎮,其中又以江、浙為核心。
“原來,金誠集團只是一個賣理財產品的金融公司,有資金端。前些年從政策到地方政府,都在鼓勵發展PPP項目,能找得到資金的金誠集團,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青睞,這主要是地方政府有大力推進建設的壓力。但是,宣稱有5700億元訂單,肯定不可能。”一家滬市A股公司董事長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在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的PPP項目庫,記者以江蘇、浙江兩省的城鎮綜合開發為條件展開查詢,與金誠集團相關的PPP項目僅有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農村電商創業小鎮智慧園等項目。其中,遂昌電商小鎮項目總投資4.46億元,項目公司股東包括杭州金誠新城鎮投資集團新余觀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金誠集團的政府項目訂單到底有多少?根據第三方獨立機構統計,截至目前,杭州金誠新城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PPP項目累計中標金額為307億元,未在統計中發現金誠集團其他關聯公司。杭州金誠新城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韋杰,股東為新余誠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新余金誠事業集團有限公司。
目前,社會資本與地方政府合作的項目,普遍以PPP項目模式開展。金誠集團對外宣稱擁有5700億元政府項目訂單(假如全部按照PPP項目計算),而第三方獨立機構的統計數據是307億元,二者出入之大可見一斑,難怪外界如此好奇,金誠集團的5700億元訂單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述公司負責人稱,企業PPP訂單,一般流程包括首先是雙方洽談了解,然后是簽署框架協議或意向性協議,最后參與公開性招投標。即便最終中標了,項目最終能否落地實施也是問題,大概中標項目的落地率為50%。
借PPP項目募資
80后韋杰,原本是一名律師。2008年,韋杰成立金誠集團,涉足金融行業。
目前,金誠集團對外宣稱是一家綜合性現代城市發展集團,而在2016年前,該公司的定位是一家綜合性現代金融集團。2010~2015年,韋杰旗下的浙江誠澤金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新余觀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金轉源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杭州金仲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杭州觀復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公司相繼成立。截至目前,韋杰名下企業為168家。
工商資料顯示,金誠集團旗下6家私募機構先后發行了超過310只各種類型的私募產品。其中,新余觀悅30只,新余觀復31只,觀復投資109只,金轉源71只,金誠資產47只,金仲興為47只。上述發行的基金,其中大量產品都投向PPP項目,部分PPP項目涉及的投資基金,從1號延續至10號,甚至20號。
以太湖人魚小鎮為例,公開資料顯示,金誠集團將與無錫濱湖區政府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小鎮項目“太湖人魚小鎮”。此項目是以互動型VR(虛擬現實)游戲為主題的超級樂園,計劃總投資200億元,總用地面積1258畝、總建筑面積約160萬方。
然而,在財政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的PPP項目庫,記者并沒有查詢到人魚小鎮項目。
2017年3月,一家名為無錫人魚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無錫人魚旅游”)的企業注冊成立,該公司初始股東方為金誠集團成員杭州金誠新城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誠新城鎮”),法定代表人為金誠集團實控人韋杰,注冊資金為50億元,實繳金額未顯示。
同年5月,北京嘉軒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金誠特色小鎮——無錫人魚投資私募基金”,這只基金募集總額5億元,投資標的為無錫人魚旅游10%股權。值得注意的是,該私募基金在運作1個月后(2017年6月),金誠新城鎮將自己部分股權質押29.5億給北京嘉軒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意味著,金誠新城鎮從該項目中抽取29.5億元資金,去向不明。
成立于2015年7月的北京嘉軒財富資產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吳昊天。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公示中顯示,吳昊天2016年9月之前在金誠集團另一成員公司浙江誠澤金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誠澤金開”)擔任高級投資經理,此后一直到2017年3月人魚小鎮基金啟動前,吳昊天均在金誠新城鎮擔任投資總監。
上述A股公司董事長稱,金誠集團的很多特色小鎮項目,并不是真正的PPP項目,只是借政策鼓勵的PPP之名,去備案發售理財產品。這其實是典型的自融自擔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
金誠集團給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的官方回復是,公司所有PPP項目,均經過政府各級部門嚴格的審核,合法合規運行,到現在為止,金誠集團旗下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行的契約型私募基金中,類固定收益產品都按時、足額兌付了本息。
“以我對金誠集團的了解,這家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的地方太多了,等著看吧。”一位PPP項目評審委員會專家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有知情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最終能夠做成PPP項目的其實很有限。有些企業抓住地方政府求發展的心理,把PPP模式做歪了。金誠集團在很多項目操作過程中,從項目流程,到資金募集,均對外宣稱為模式創新,其實很多地方都涉嫌違法違規。比如,金誠集團在項目操作中,普遍存在著自融自擔的情況,這顯然是不被允許的;PPP項目不能有回購,而金誠集團在給投資者介紹時,頻頻提到項目兜底回購,多重保障。另外,金誠集團對外發售的私募產品,很多時候沒有針對具體項目實施分離,存在資金池問題。
同行評價:膽子太大
金誠集團自述操盤手法合規,外界評價卻普遍較為負面。
“去年,有兩位從金誠集團離職的員工,想跳槽到我們公司來,我對金誠集團有一定的了解,他們的操盤手法,膽子太大了。所以這兩位前來求職的人,我讓他們另謀高就。”上述A股公司董事長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說。
在業務方面,該A股公司與金誠集團存在著互補性。前兩年,金誠集團曾計劃與該公司尋求合作。“經過一番調查后,我們覺得金誠集團的做法,風險太大了,我們怕,所以就沒有跟他們合作。”這位董事長說。
上述PPP項目評審委員會專家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PPP項目有融資功能,但是不能賺取利差,如果沒有產業和實業,就不是政府鼓勵的PPP模式,PPP一定要發揮資本社會化效率,跟產業結合起來。而金誠集團旗下并沒有參與的實力,從地方政府拿下項目后,需要外包,找其他的建筑方、設計方等產業鏈企業合作。
據金誠集團官網,該公司業務板塊分為金誠財富、有象視頻、酒店、房地產、金誠之星等,其中,有象視頻、房地產、金誠之星等均為2017年發展起來。以酒店業務為例,公司自稱目前旗下共有Young、J-Hotel、太悅及梵摩等四大酒店品牌。查詢顯示,除了太悅一個品牌落地外,其他三大品牌均為待建項目。
在開發建設特色小鎮中,金誠集團只能尋求其他企業合作。上述A股公司董事長稱,“從地方政府手上簽下項目后,金誠集團就是甲方了,想參與項目開發的施工方就是乙方。但是合作有一個條件,金誠集團除了從項目中提取幾個點不等的項目收入外,想要合作的乙方,還得認購發行的理財產品,繳納1000萬-2000萬不等的保證金。”
實際上,圍繞著金誠集團理財產品等方面的問題,網絡上也充斥著各種負面評價。公開資料顯示,韋杰周邊的風險共計350條,涉及被執行信息、失信信息、法律訴訟等。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