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吳文婧
3月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強關鍵環保技術產品自主創新,推動環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提高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環保裝備企業正逐步向設備制造、工程施工、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商發展,頭部企業在技術、資金等方面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或將在這一輪政策東風中最先受益,其中,牢牢占據環衛裝備領域龍頭地位的盈峰環境,有望實現企業新一輪的快速發展。
環衛智慧機器人產品瞄準行業痛點
就在2020年2月,盈峰環境憑借“環衛智慧作業機器人”項目,榮登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掛帥企業榜單,躋身環衛智慧機器人產業創新“國家隊”。
事實上,自2018年全資收購中聯環境以來,盈峰環境已全面進軍環衛裝備及環衛服務領域,大力發展智能化、無人化環衛裝備及服務。公司構建了國內最完善的環衛裝備產品線,涵蓋約400個型號產品,主導和參與了行業80%以上技術標準的制定,產品行業市場占有率連續20年排名全國第一,核心產品達65%以上。
記者從盈峰環境方面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政策的推廣及技術的發展驅動環衛產業向新能源、智能化升級,盈峰環境及時響應市場需求,除推出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外,針對城市“毛細血管”的環境治理問題,強勢推出智能小型環衛機器人裝備產品族群,融入了5G、人工智能技術、機器視覺技術、全場景圖像識別、綠色新能源動力等技術的智能環衛機器人。
業內人士認為,尤其是盈峰環境的環衛機器人裝備產品,針對行業痛點,打破了街道小巷等區域傳統的“以人為主,設備為輔”的模式局限,加速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三效合一,在行業機械化率提升的大背景下,盈峰環境的環衛裝備市場有望迎來持續的高增長。
“裝備+服務”雙輪驅動提振盈利能力
近年來,堅持“裝備+服務”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的盈峰環境,充分發揮出企業業務的協同效應,在環衛機器人、環衛裝備及服務、垃圾分類及生活垃圾終端處置等大固廢產業鏈的市場耕耘也迎來了“豐收期”。
根據公告統計,在環衛服務領域,2019年,盈峰環境總中標金額超過5000萬元的環衛運營項目達20個,項目總中標金額約為80.17億元,覆蓋全國。在環衛裝備制造方面,多氣超級掃路車、智能高炮復合作業抑塵車、新能源環衛車等新產品相繼亮相;無人化環衛裝備方面,2019年11月,首批5G+環衛機器人編隊在福田正式上崗,目前智能環衛機器人已相繼在湖南長沙橘子洲、江西鄱陽等地投入使用。
業內人士認為,近來,政府和民眾持續加大對城市公共環境治理方面的關注,中辦、國辦及時出臺的《指導意見》,將促進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提升的環保裝備需求提升,環保裝備將更加智能化,科技化;另一方面,面對傳統模式下經費短缺、設備陳舊、人員老齡化、效率低下等問題,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的變革。
盈峰環境方面還表示,公司將積極作為、大膽創新,主動迎接從環境監測到環衛裝備都可能會迎來的新的需求和變革,為行業發展和城市環境治理貢獻智慧與力量。
向老撾捐贈環衛設備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到,要做大做強環保行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業化骨干企業,扶持一批專特優精中小企業;同時鼓勵企業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帶動先進的環保技術、裝備、產能走出去。
據悉,就在2月26日,盈峰環境向老撾萬象市捐贈了7臺總價值近300萬元的智能環衛裝備,7臺設備包括1臺掃路車、2臺壓縮式垃圾車、4臺灑水車。《證券日報》記者從盈峰環境方面了解到,此次捐贈的七臺高端環衛設備,均是公司結合老撾萬象市場改造的高端、智能、綠色產品,能有效滿足萬象市城市環衛需求,全面支持萬象市城市環境衛生事業發展。
萬象市是老撾的首都,也是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老兩國友好合作關系得以不斷鞏固深化。盈峰環境方面表示,希望能夠打開老撾乃至東南亞地區市場,助力公司在海外市場取得更好的業績;同時,公司將會持續關注萬象市發展,以更多的智能環衛產品支持萬象建設,助力中老合作,更深度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
(編輯 孫倩)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23:35 | 公募降費進行時:超千只基金年管理... |
23:35 | 券商熱議新消費 資本同向掘新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