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簡稱從奧雅設計變更為奧雅股份,意味著公司的商業模式有了重大改變。”近日,奧雅股份總經理李方悅向上海證券報記者介紹,公司實現了從“創造更美好的人居環境”到“為空間賦予生命”的戰略升級。
奧雅股份的上半場以景觀設計為主業,存在無法與項目產生長久聯系等行業問題。為了在下半場跑得更遠,奧雅股份一直在探尋“獨一無二又可復制”的商業模式。比如,近期公司戰投品牌綻放花園的線下三大地標、元宇宙體驗空間大筒倉相繼開幕。
“大筒倉為公司發展埋下了伏筆。”李方悅認為,當一個項目能在不同場景復制又有自身特色,才說明形成了成功的商業模式。而大筒倉等項目的開幕,正是公司在嘗試與項目、客戶產生持久且深入的聯系。
更名凸顯發展方向
自6月28日起,奧雅設計的中文證券簡稱變更為奧雅股份,英文證券簡稱由L&ADESIGN變更為L&AGROUP,以此體現業務發展戰略目標,更準確、全面地反映主業性質及未來發展方向。
奧雅股份2001年在深圳蛇口創立,2021年2月26日在深交所上市,成為A股“中國景觀設計第一股”。李方悅介紹,業內比喻項目制是“一次性尿不濕模式”,設計方做完項目以后就跟項目失去聯系,而奧雅股份希望與這些項目產生長期的關系。
對此,奧雅股份正在構建“D·B·F·O”全流程服務體系,即“Design(設計)、Building(建造)、Finance(金融)、Operation(運營)”,意圖成為“以創意設計為引領、以運營管理為先導、以數字科技為支撐的空間運營服務商”。
在李方悅看來,奧雅股份的轉型,意味著業內企業能有更多的可能性。此前,奧雅股份的業務集中在地產行業,但不代表只能做地產業務。奧雅股份要賦能“兒童友好”“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的歷史街區、工業遺址、商業和生活空間、自然村落、景區景點等空間。
李方悅介紹,奧雅股份所處行業進入了存量時代,擁有運營能力和運營思維的公司,比僅有單一營銷、短期獲利思維的公司更有價值。同時,行業進入創意經濟時代,有獨創能力還是只會抄襲復制,兩者之間有生存與死亡的巨大差距。
“為空間賦予生命”
奧雅股份在A股上市已超過一年,期間設立了3家控股子公司、戰略投資5家公司,包含4家以運營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其中,奧雅股份投資綻放文創,與其“為空間賦予生命”的戰略最為密切。
綻放文創是一家運營生活美學空間的公司,奧雅股份入主該公司體現了此前的定位——新文旅時代的品牌運營商。李方悅介紹:“存量時代,運營為王。‘D·B·F·O’循環往復,構成了奧雅股份的微笑曲線。”
6月30日,隨著綻放花園·大筒倉云頂店開業,加上綻放花園創意園總店、歡樂港灣店,綻放花園的線下三大地標全部落地。李方悅表示,綻放花園作為綻放文創的線下業態,將打造成文化生活體驗場的城市藝術中心。
未來,綻放文創將聯動各地地標,繼續在文化生活運營商的定位上發力、深化。李方悅在調研中發現,非一、二線城市對綻放文創等類型企業的需求更大。
李方悅認為,隨著社會發展,我們越來越需要一個優雅的會客廳,通過提供足夠豐富的內容來滿足社交需求和獲得儀式感。基于現在的市場需求,綻放花園今后可以持續在全國各地開設分店。
在不確定性中擁抱確定性
當前,奧雅股份布局的生態鏈均是面向大眾消費者,而疫情等突發事件帶來了較大不確定性。
“我覺得不確定性是一個常態。”李方悅對此回應,在這個時候要看到有什么能確定,比如疫情終究會過去、人們一直向往美好生活。以這些確定性為基礎產生的信念,可以推動公司往前走,并且結果不會太差。
具體來看,奧雅股份正通過數字科技尋求確定性。其中,奧雅股份攜手綻放文創介入沉浸式互娛生活領域,打造的“大筒倉”項目,擬構建“全沉浸、低延時、強交互”的元宇宙未來生活體驗空間。
現實空間的可能性有限,但虛擬空間可以無限延展,這源于人類通過數字技術施展無窮的想象力。李方悅認為,通過數字科技打造的“大筒倉”項目具有可復制性。這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結合當地的文化和歷史、工業遺址情況,創造出獨特的內容。
李方悅表示:“奧雅股份希望形成一個‘可復制又帶有地域文化’的商業模式。沒有扼殺藝術家的創造性,又具有無窮潛力的商業價值。”
16:05 | 保險金信托降門檻 市場空間有望進... |
16:01 | 特殊資產處置生態圈大會舉辦 聚焦... |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