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雯珊 張軍兵
2022年,經濟大省廣東A股上市公司實現總營收97337.92億元,占比2022年廣東129118.58億元GDP的75.39%。
透視這近10萬億元規模營收背后,不難發現,電子、家用電器、汽車、交通運輸、電力設備等重點行業形成的產業集群增速,已成為廣東經濟增長重要支撐,其行業增速已經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拉動經濟大盤發展。
戰略新型產業集中興起
挑起經濟大梁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11日,按照注冊地統計,廣東共有843家A股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分布近30個行業。
從數量來看,上市粵企排名前十大行業分別是:電子162家、機械設備73家、計算機73家、醫藥生物59家、電力設備57家、基礎化工39家、建筑裝飾35家、輕工制造35家、通信30家、房地產26家。
其中,前十大行業上市公司總數達589家,占比69.87%;前五大行業上市公司總數達424家,占比50.3%;電子行業上市公司數量最多。
自制圖表:廣東上市公司2022年各行業營收、利潤數據
從營收規模來看,上市粵企排名前十大行業分別是電子營收合計15601.66億元、房地產13634.11億元、非銀金融12602.64億元、家用電器7175.18億元、汽車6008.29億元、交通運輸5425.91億元、銀行5246.78億元、電力設備4585.73億元、醫藥生物3938.26億元、公用事業3159.95億元。
其中,粵企電子行業中前五龍頭分別是工業富聯5118.5億元、立訊精密2140.28億元、TCL科技1666.32億元、傳音控股465.96億元、中電港433.03億元,營收占比粵企電子行業62.97%。
從營收增速來看,上市粵企排名前十大行業分別是汽車同比增長69.06%、電力設備同比增長45.61%、農林牧漁同比增長20.33%、基礎化工同比增長17.98%、公共事業同比增長15.1%、有色金屬同比增長14.14%、交通運輸同比增長12.08%、石油石化同比增長10.56%、醫藥生物同比增長8.74%、電子同比增長8.28%。
粵企汽車行業增速之所以能一馬當先,離不開新能源汽車的火爆行情,行業龍頭比亞迪、廣汽集團分別實現營收4240.61億元、1100.06億元,同比增長96.2%、45.37%;而這兩家公司營收分別占比粵企汽車行業70.58%、18.31%,合計近九成。
而增速同樣較高的粵企電力設備行業,同樣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幅增長,而上游碳酸鋰供不應求導致鋰價瘋狂,這使得鋰電池產業鏈中上游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其中,行業前五分別是主營為鋰電池的欣旺達(521.62億元)和億緯鋰能(363.04億元)、鋰電池材料龍頭中國寶安(320.33億元),風電設備龍頭明陽智能(307.48億元)和鋰電池材料龍頭格林美(293.92億元),前五家公司營收占比粵企電力設備行業約六成(62.97%)。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好企業越多,市場主體發展動能和后勁就越足。上市公司往往體量較大,能夠有效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推動形成相關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形成8372格局
具備區域帶動力和全球影響力
在除去地產、金融兩大行業外,電子、家用電器、汽車、交通運輸、電力設備前五大營收實體行業合計營收38796.77億元,占比廣東A股上市公司總營收39.86%。相比去年,此五大行業平均增長了26.32%。
“廣東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行業、家電、機械設備等行業,這與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已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有密切關系。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產業具備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人才儲備、研發基礎,從而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助理柳建華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這些行業發展迅速的背后也離不開廣東省近幾年著力打造的戰略性產業集群相關政策。
近日,廣東省工信廳規劃與產業政策處處長鄒勇兵表示,自202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以來,廣東省培育發展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已有約三年時間。
目前,廣東的戰略性產業集群整體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并具備較強的全球影響力。近3年發展“穩”中有“進”,規模體量持續擴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能力日益增強,基本實現階段性發展目標,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并逐步形成“8372”發展格局。
具體來說,廣東擁有新一代電子信息、現代輕工紡織、先進材料、綠色石化、現代農業與食品、智能家電、軟件與信息服務、汽車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超高清視頻顯示、數字創意3個五千億至萬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與健康、安全應急與環保、高端裝備制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精密儀器設備、激光與增材制造、前沿新材料7個一千億至五千億級產業集群和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2023年一季度,上述“8372”合計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實現營收4.61萬億元,實現增加值1.14萬億元,同比增長3.1%。
鄒勇兵表示,接下來將加快推動在超高清視頻顯示、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數字創意等領域,培育新增三四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在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前沿新材料、安全應急與環保、精密儀器設備等領域,培育新增四五個超五千億元級產業集群。
(編輯 白寶玉)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