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金公司包銷約2.74億元的東財轉債,上市首日的最高漲幅達到26%,創下今年以來上市的可轉債最高漲幅紀錄
■本報記者 呂江濤
今年以來,可轉債一改去年年底的低迷市況,悄然走出了一波整體上漲的小牛行情,賺錢效應開始顯現。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中證轉債指數整體漲幅接近10%,有7只標的漲幅超過兩位數。而新規實施后上市的31只可轉債,今年以來只有1只下跌,其余30只全部上漲。
不過,很多投資者卻錯失了這波可轉債的賺錢行情。由于去年第四季度可轉債行情低迷,甚至出現上市首日破發的現象,投資者的申購熱情也隨之降溫,主承銷商的余額包銷金額不斷創出新高。在行情轉暖后,有券商因為包銷可轉債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有少數券商因為包銷造成浮虧。
可轉債市場回暖
機構觀點空翻多
昨日,萬達信息發行的9億元可轉換公司債“萬信轉債”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萬信轉債昨日以115.3元/張的價格開盤,收于108元/張,上市首日的漲幅為8%。萬信轉債是信用申購新規以來發行的第31只可轉債,2018年以來上市的可轉債無一破發。
與萬信轉債類似,1月29日上市的三只可轉債也是在上市首日悉數高開。東財轉債開盤漲25%,報125元/張,最高漲至126元/張。天康轉債開盤漲8.1%,報108.1元/張。迪龍轉債開盤漲3.3%,報103.3元/張。雖然這三只可轉債在上市首日的尾盤漲幅略有回落,但全天波動不大,且均在100元上方運行,這與去年頻頻出現破發的現象截然不同。
事實上,近期上市的四只可轉債上市首日高開只是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行情回暖的一個縮影。據記者統計,2018年以來,中證轉債指數整體漲幅接近10%,有7只標的漲幅超過兩位數。而信用申購新規實施后上市的31只可轉債,今年以來只有1只下跌,其余30只全部上漲。
在行情回暖的背景下,機構對可轉債也一改去年第四季度的看衰觀點,2018年以來多家機構開始“唱多”,認為可轉債市場或將成為市場“金礦”。中信證券表示,2017年隨著監管規定的變化,轉債市場可謂是“重生”之年,可轉債正迎來“新時代”。一方面是供給紅利,隨著再融資新規的頒布,轉債供給規模迅速上升,更為重要的是待發標的的資質顯著改善,轉債進入主流產品之列,可以分享到A股優質上市公司的業績紅利;另一方面,隨著供給增大,玩家增多,市場流動性開始改善,轉債市場的一大痛點明顯改觀,形成正反饋。
華鑫證券認為,可轉債市場在經歷2017年12月份的大幅殺跌后企穩反彈,恐慌情緒得到明顯的緩解。從長期來看,本輪可轉債擴容后市場規模有望大大超過2014年約2000億元的峰值。天風證券的研報也表示,未來一段的發行真空期有可能導致估值整體回復。再加上近期正股逢春季躁動,春季是轉債較好的加倉期,加配轉債是更好的選擇。
券商包銷命運迥異
有人大賺有人浮虧
雖然可轉債行情已經回暖,但投資者申購熱情還遠沒有達到去年第四季度的瘋狂程度。以昨日上市的萬信轉債為例,發行結果顯示,萬信轉債的棄購率達到1.94%,瑞信方正證券因此包銷的金額為1749.27萬元。以昨日萬信轉債的收盤價計算,瑞信方正證券因此將浮盈約139.9萬元。
相對而言,中金公司因為包銷東財轉債而賺得更多。東方財富公告顯示,東財轉債的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達到約2.74億元,棄購比例為5.89%,由主承銷商中金公司包銷。1月29日,東財轉債開盤漲25%,報125元/張,最高漲至126元/張,最終收于121.65元/張。以此計算,中金公司的最高浮盈可以達到7124萬元,即使在1月29日收盤價賣出,也可以獲得約5932萬元的收益。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2017年第四季度,可轉債發行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行情,自2017年第一只出現“破發”的寶信轉債后,“棄購”現象也開始變得更為平常,券商的包銷金額也頻創新高。而隨著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的回暖,這些被投資者拋棄的可轉債卻成為券商的意外收獲,多數包銷可轉債的券商都可以獲得幾十萬元至數百萬元的浮盈。
不過,也有券商因為包銷可轉債而造成比較大額的浮虧。藍思科技公告顯示,其發行的藍思轉債的網上社會公眾投資者申購占發行總量86.46%,中簽率高達0.3304066720%。但由于大股東放棄配售等原因,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達到了6億元,由國信證券包銷。
23:54 | 威高血凈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 募資... |
23:54 | 展鵬科技加速推進雙主業融合 公司... |
23:54 | 直擊貴州茅臺股東大會:以更韌性生... |
23:54 | 華納藥廠:闖出“高端化+全球化”... |
23:54 | 電池能量密度“競賽”日趨白熱化 |
23:54 | AI眼鏡市場“蓄勢待發” 相關產業... |
23:54 | 新能源巨頭加碼布局 電動重卡發展... |
23:54 | 國產操作系統迎突破 華為正式發布... |
23:54 | 抓住歷史機遇期建好鴻蒙新生態 |
23:54 | 商業銀行多措并舉 助力外貿企業穩... |
23:54 | 滬金主力合約多頭連續4個交易日減... |
23:54 | 信貸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銀行筑牢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