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萬億、18.1萬億、17.37萬億、16.54萬億,這是國內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2017年前四個季度的數據??梢娫?ldquo;去通道、降杠桿”背景下,券商資管規模全年縮水之劇烈。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梳理,截至2017年12月底,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16.54萬億元,較2017年11月底的16.96萬億元減少了約4200億元,較2017年一季度末的18.77萬億縮水了2.23萬億元。
這也就是說,去年4月~12月這9個月里,券商資管規模從接近19萬億的頂點迅速縮水超2萬億,并跌破17萬億。
多位券商資管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券商資管“去通道化”已成必然,此前靠通道業務快速擴張的模式將終結。證券業“強者恒強”的趨勢之下,龍頭券商的資管細分業務將具備更強競爭力,能更好地應對大資管新規對于券商資管業務帶來的影響,回歸主動管理本源。
券商資管規模
縮水2.23萬億
1月3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證券公司資管業務、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29.03萬億元,較11月底減少7952億元,減少2.67%。
其中,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達16.54萬億元;基金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資產規模4.96萬億元;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管理資產規模7.31萬億元;期貨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2146億元。
存續資管產品中,一對多(集合)產品規模4.26萬億元,占比14.7%;一對一(定向)產品規模24.74萬億元,占比85.3%。
2017年全年,券商資管業務可謂持續“猛烈”去通道,券商資管規模從2017年一季度末的18.77萬億、二季度末的18.1萬億、三季度末的17.37萬億,一路下降至12月底的16.54萬億元。這9個月的時間里,券商資管規模降幅超過2萬億元。
華北地區一家大型券商資管部總經理告訴記者,券商資管業務“去通道、去杠桿”勢在必行,證券業“強者恒強”趨勢之下,龍頭券商的資管細分業務將具備更強競爭力,“弱者離場”或將在近幾年出現,做大做精、回歸主動管理是行業必然選擇。
國海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團隊負責人靳毅分析稱,未來,隨著通道業務逐步萎縮,券商資管在資產端的業務模式主要分為投資類業務和融資類業務兩大類。投資類業務未來的趨勢是基金化,核心是投研能力;融資類業務未來的趨勢則是投行化,核心是企業客戶基礎。
華泰、東方、廣發資管
業績領跑
2017年前12個月,13家A股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中,重點發力主動管理的華泰資管和東方資管營業收入位居前兩名,2017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26億元、21億元;廣發資管以20.6億元緊隨其后,國泰君安資管以16.03億元位列第四。
僅從2017年12月份單月營收數據看,廣發資管2017年12月營業收入位列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第一,達4.6億元;東證資管則在2017年12月和11月連續兩個月營收超過3億元,12月份單月營收增長至3.78億元,同比增幅明顯。
從2017年上市券商資管子公司凈利潤來看,華泰資管穩居首位,累計凈利潤11.44億元,廣發資管以11.05億元緊隨其后。這13家上市券商旗下資管子公司中僅有這2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1億元。
僅6家上市券商旗下資管子公司2017年全年凈利潤均超過5億元。其中,招商資管位列第三,實現凈利潤7.18億元;國泰君安資管凈利潤為7億元,位列第四;東方資管以6.01億元位居第五;光證資管去年凈利潤5.11億元,僅2017年12月單月實現凈利潤2.41億元,是上市券商子公司單月凈利潤最高的一家。
基金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信證券以1.79萬億元位居三季度券商資管規模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資管規模超過1萬億的券商。國泰君安資管、華泰證券資管分別排在第二、第三,資管規模均超過80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主動管理規模前20的券商資管中,僅東證資管、海通資管、招商資管和長江資管4家的主動管理規模較二季度正增長,還有15家的主動管理規模較二季度減少。
23:54 | 威高血凈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 募資... |
23:54 | 展鵬科技加速推進雙主業融合 公司... |
23:54 | 直擊貴州茅臺股東大會:以更韌性生... |
23:54 | 華納藥廠:闖出“高端化+全球化”... |
23:54 | 電池能量密度“競賽”日趨白熱化 |
23:54 | AI眼鏡市場“蓄勢待發” 相關產業... |
23:54 | 新能源巨頭加碼布局 電動重卡發展... |
23:54 | 國產操作系統迎突破 華為正式發布... |
23:54 | 抓住歷史機遇期建好鴻蒙新生態 |
23:54 | 商業銀行多措并舉 助力外貿企業穩... |
23:54 | 滬金主力合約多頭連續4個交易日減... |
23:54 | 信貸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銀行筑牢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