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年底,中信證券依然以6230.56億元的主動管理規模排名第一,比2016年末增長960.77億元
■本報記者 呂江濤
在經歷了一年轟轟烈烈的全行業“去通道”之后,券商資管的行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無論是證券資管整體還是業內大型機構,資產管理規模都在2017年出現縮水,但主動管理資產規模在總規模中的占比卻有所提升。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2017年末,主動管理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券商達到了12家,而2016年末還只有9家。2017年新晉進入千億元規模俱樂部的分別是中泰證券資管、中金公司、光大資管和東方證券資管。
券商資管規模
首現負增長
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從2016年末的17.57萬億元降至2017年末的16.88萬億元,減少了約6900億元,降幅為3.9%。這是證券公司資管業務規模多年來持續突飛猛進之后首次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有13家證券資管同時出現在2017年資產管理月均規模、2017年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2016年資產管理月均規模、2016年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四份前20強榜單中。但這13家券商資管中,有8家公司2017年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出現負增長,其中降幅最大的券商資管降幅達31%。整體來看,這13家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月均規模較2016年下滑2.63%。
業內普遍認為,由于2017年券商資管收縮通道業務,導致資產規模較2016年同期下降,換句話說,此前靠通道業務快速擴張的模式將終結。而在“去通道、降杠桿、回歸主動管理”的業務核心基調下,主動管理規模的情況更體現投資能力。
從主動管理規模來看,截至2017年末,中信證券以6230.56億元的主動管理規模依然排名第一。其次是廣發資管和國泰君安資管,主動管理規模均在3000億元以上。華泰資管、華融證券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此外,還有中銀國際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泰證券資管、申萬宏源證券、中金公司、光大資管和東方證券資管7家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
從2016年同期數據來看,主動管理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只有9家券商,而2017年上升到12家,新晉進入千億元規模俱樂部的包括中泰證券資管、中金公司、光大資管和東方證券資管。
記者對比2017年和2016年的券商主動管理規模數據,排名前四的券商資管不變,依然是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資管、國泰君安資管和華泰證券資管。2016年排名第五的申萬宏源證券,2017年下降至第九名。而2016年排名第八的華融證券,在2017年上升至第五名。此外,中銀國際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排名不變,2016年和2017年依然穩坐第六、第七位。
兩家券商資管子公司
去年凈利潤超10億元
截至目前,絕大多數券商還沒有公布2017年年報,但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目前已經可以統計出1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2017年的業績。由于財通證券和浙商證券2017年才上市,因而其子公司的披露數據也并不完全,在此僅對11家資管子公司進行統計。據記者統計,券商資管子公司業績增幅基本與其主動管理規模增幅成正比。
有數據可比的11家資管子公司2017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30.14億元。其中,華泰資管、東證資管和廣發資管的營業收入占領第一梯隊,分別為21.26億元、21億元和20.6億元;而興證資管和東證融匯的營業收入均在5億元以下。
從同比增長來看,以主動管理著稱的東證資管表現最為優異,同比增長近110%;其次是銀河金匯和華泰資管,分別同比增長近56%和26%。相反,長江資管等3家券商資管子公司,2017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滑。
而從凈利潤來看,11家券商資管子公司2017年合計實現凈利潤59.22億元。其中,華泰資管和廣發資管分別實現11.44億元、11.05億元;招商資管、國泰君安資管、東證資管和光證資管,2017年也均實現5億元以上的凈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銀河金匯2017年雖僅實現1.28億元凈利潤,但其同比增長幅度卻最高,達到135.16%;其次是東證資管,同比增長62.34%。與此同時,長江資管2017年凈利同比下滑20.13%。
23:54 | 威高血凈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 募資... |
23:54 | 展鵬科技加速推進雙主業融合 公司... |
23:54 | 直擊貴州茅臺股東大會:以更韌性生... |
23:54 | 華納藥廠:闖出“高端化+全球化”... |
23:54 | 電池能量密度“競賽”日趨白熱化 |
23:54 | AI眼鏡市場“蓄勢待發” 相關產業... |
23:54 | 新能源巨頭加碼布局 電動重卡發展... |
23:54 | 國產操作系統迎突破 華為正式發布... |
23:54 | 抓住歷史機遇期建好鴻蒙新生態 |
23:54 | 商業銀行多措并舉 助力外貿企業穩... |
23:54 | 滬金主力合約多頭連續4個交易日減... |
23:54 | 信貸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銀行筑牢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