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桂衍民
最近證券業有幾個有意思的動態消息:一個是瑞信方正證券更名瑞信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更名摩根士丹利證券。這意味著國際大行瑞信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終于成功登陸中國證券市場,而且不再是合資參股身份,而是取得了絕對的控股地位。
二是備受關注的平安證券將收購方正證券。兩家整合后,綜合實力有望上一個大臺階,甚至直接沖入頭部券商序列。同時,天風證券已收購恒泰證券部分股權,后續將繼續受讓恒泰證券股權,未來兩家合并也值得期待。
三是券商通過更換、新增股東以提升資本實力,典型的如國融證券、聯儲證券,包括待售控股權狀態的金元證券、銀泰證券,根本目的也在借助新的股東提升綜合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甚至做大做強。
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市場在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建設者和參與機構,證券公司的作用日益凸顯。要建設好中國資本市場,服務好中國產業升級轉型,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證券市場自身實力的提升自然必不可少,應該說是基本的前提。
不過,與國外發達經濟體相比,當前我國證券行業整體實力還非常弱小。此等實力,不說與中國第二大經濟體身份不匹配,也與我國資本市場的體量不符,更無法服務好中國企業走出去。國際經濟的競爭,除了GDP體量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對資產定價的能力和話語權。這正是投行的基本業務之一。
做大做強中國證券業,已成為整個資本市場的共識。但如何做大做強,并不是喊喊口號就有效果,要講策略講戰術。最近證券行業出現的這些動態,某種程度上就是這些策略和戰術的體現。
通過并購重組方式,可迅速提升單家公司的綜合實力。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這種市場化的并購,只要不出意外,有望實現“1+1>2”,并購后的新公司綜合實力可大幅提升。更換股東、新增股東等方式,則是國內券商自發驅動的做大做強選擇。近年來,一大批中小券商都在不斷增資擴股,不少公司更換了大股東,目的就是通過充分發揮股東資源優勢,提升券商的綜合實力。中國券業新一輪洗牌所呈現出來的新特點,其實就是行業做大做強的一種表現。
14:32 | 世運電路入股萊爾科技 構筑戰略聯... |
14:25 | 宜賓“上京”招商簽單403億元 122... |
12:33 | 加速數據流通交易便利化進程 四類... |
12:32 | 淘寶閃購日活躍用戶超過2億 兩個月... |
11:57 | 平安產險發起“紅綠燈”道路安全風... |
11:56 | 中國人保定點幫扶 連續七年獲得最... |
10:26 | 金融改革向“綠”行成果豐 中國已... |
10:23 | 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2025年家政興... |
23:47 | 負極材料賽道上市公司應三方面入手... |
23:47 | 中科電氣鋰電負極材料出貨量何以躋... |
23:47 | 皓元醫藥總經理鄭保富:抓住ADC賽... |
23:47 | 55家上市公司預告 上半年業績醫藥...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