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澤
不久前,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以下簡稱“推進會”),明確提出車企需“明確系統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履行生產一致性、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等一系列規范要求。
五天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進一步呼吁行業自律。這一系列舉措,標志著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從野蠻生長邁入規范發展的新階段。
過去三年,中國自動駕駛市場以年均超30%的增速狂飆突進。數據顯示,2024年L2級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已達57.3%,比亞迪、特斯拉等車企甚至將其作為全系標配。然而,受多重因素影響,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少人混淆了L2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
在筆者看來,監管層的重拳出擊直指行業三大病灶——功能邊界模糊、營銷過度包裝、用戶教育缺位。
在功能邊界劃定方面,工信部要求車企“明確系統邊界,包括道路類型、道路基礎設施、天氣條件、對其他道路使用者行為的響應能力等”。這意味著,一度被車企視為賣點的“城市NOA”“端到端智駕”等功能,將回歸設計運行域(ODD)的技術理性。
“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等詞匯長期充斥車企宣傳,模糊了L2與L4的本質差異,部分過度營銷策略實則是將商業利益凌駕于安全責任之上。此次監管明確要求產品設計與系統實際能力應相匹配,禁用“高階智駕”“代客泊車”等誤導性術語,旨在引導消費者正確理解和使用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降低駕駛員濫用風險。
自動駕駛面對的更深層挑戰在于技術倫理與商業道德的平衡。部分頭部企業為搶占市場,將未充分驗證的功能通過OTA(空中升級)快速推向用戶,甚至以“千人測試團”名義讓消費者充當免費測試員。上述推進會就此劃出紅線——要對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及OTA升級活動開展充分的測試驗證,涉及自動駕駛的OTA升級須經審批,倒逼企業從“速度優先”轉向“安全至上”。
需要指出的是,隨著推進會推出各項規范要求,車企需投入重金構建覆蓋雨雪霧等極端天氣的虛實結合測試體系,并提交包含數十項技術參數的深度驗證方案,一定程度抬高了合規成本。某新勢力品牌市場總監給筆者算了一筆賬:重新設計用戶手冊、培訓全國銷售團隊、在車機系統增加三級安全提示,直接成本可能高達幾千萬元。但即便如此,業界普遍認為,比起金錢,修復被“自動駕駛神話”透支的市場信任代價更大。
筆者認為,自動駕駛不僅是一場單純的技術競賽,還是對企業產業責任、社會責任的重大考驗。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在更為嚴苛監管框架下生成新的價值邏輯——當企業將資源投向極端場景測試驗證體系的建設,當用戶手冊的風險提示從“免責條款”轉為“安全指南”,這場刀刃向內的改革終將證明,敬畏才是智能時代最珍貴的創新基因,安全是改變出行方式絲毫不可動搖的根基。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