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月
2022年以來,A股退市數量明顯增加,截至目前,已有29家公司發布退市消息,另有12家公司在4月底已經發布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這些數據說明A股市場正在加快“新陳代謝”進程。
仔細觀察這些退市股可以發現,其多數靠著2年虧損又1年扭虧的方式在A股市場當起了“僵尸股”和“釘子戶”。偶爾能實現扭虧保殼,也往往是通過賣資產、賣房子、賣股份等方式,主營業務發展乏力,有個別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多年虧損。一些ST股還成為證券市場上被人為炒作的概念股,收割投資者資金。
如果沒有完善的退市機制,任由這些公司留在資本市場,不僅會擾亂市場,還會使得資金無法正確地投資到更值得扶持的產業和公司身上,同時,也將很難實現整體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目標。
2021年,“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隨著政策陸續出臺,資本市場加快了“凈化”速度,ST股正漸漸被投資者所拋棄。
回顧那些退市的公司可知,有些公司是因為經營不善,高管層不知變通,無法順應市場變化而連續虧損、無力回天。但也有一些公司的經營者謀求上市只為融資,等到解禁后便減持或轉讓股份退出。
對于前者,上市公司高管層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順應市場變化調整公司業務結構。而對于后者,則需要監管部門把好上市關口,避免出現公司上市圈錢后就退市的情況。而對于投資者來說,應該注重價值投資,避免投機追漲式的投資方式。
其實,在退市條件越來越嚴苛的情況下,ST股的投資價值越來越低,與其壓賭無法預測的未來,不如將這些資金投資給績優股。
我們相信,隨著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形成,將進一步加速資本市場優勝劣汰。而隨著劣質公司不斷被淘汰,相信將有更多資金投向優質公司,這些公司可以借助市場聚焦主業,提升自身可持續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并帶動產業鏈的整體發展。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