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發展藍圖已徐徐展開——在寶鋼智能車間,AI質檢系統以96%的精準率守護著鋼鐵制造的品質底線;在太保數據中心,智能算法以每秒數萬次的速度處理著保險業務的數字洪流……這里既有傳統產業的智能化蛻變,也有現代服務業的數字化升級。
從“云上申城”到“數字走廊”,上海正以自主可控的算力為支點,撬動一場涉及多個行業的變革。《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上海超算中心及智算產業鏈企業,探尋算力如何成為新時代的“生產要素”,算法怎樣演變成產業升級的“神經中樞”,數據又為何被稱作數字經濟的“新石油”。
“算法煉鋼”出爐
記者踏入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鋼股份”)熱軋車間,迎面撲來的熱浪裹挾著金屬灼燒的獨特氣息——這是年產千萬噸級鋼鐵巨人的“體溫”。距離高爐群百米外,記者感受到地面傳來的輕微震顫,12米高的爐體正以1600℃熔煉鐵水,飛濺的金色火花墜入渣溝,與智能巡檢機器人閃爍的藍色信號燈相映生輝。
“現在,通過爐頂的傳感器和AI模型,我們能通過數據大屏準確預判爐況。”寶鋼股份數據AI部部長肖蘇指向中控屏對記者介紹。
在恒溫冷軋車間,銀白色的鍍鋅板以“秒級”速度變換軋制規程,過去需要6名操作員協同的軋機,如今由“AI主操”自主調控張力。“最神奇的是它能預判‘跑偏’趨勢。”寶鋼股份熱軋廠數模組組長張勇告訴記者。
從“經驗煉鋼”到“算法煉鋼”,AI為鋼鐵產業提質增效。在煉鐵環節,基于昇騰算力訓練的高爐大模型使爐溫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大幅降低能耗;在熱軋生產線,AI表面缺陷識別準確率達96%;冷軋車間的“AI主操”則大幅減少了人為操作誤差。
“據初步估算,這些智能化應用的落地,每年為寶鋼股份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已超過千萬元。”寶鋼股份數據AI部部長高級經理李佳表示。
面對國際技術壁壘和供應鏈風險,寶鋼股份選擇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昇騰合作,構建云邊端協同的智能體系。其中,華為昇騰AI計算平臺則扮演著關鍵角色。
寶鋼股份還計劃到2025年上線300個AI應用場景,打造5個標桿智能生產線,并推動行業智能化標準的建立。
金融大模型“百花齊放”
當下,金融大模型“百花齊放”,促使金融行業迎來深刻變革。例如,多家企業及機構通過構建行業專屬大模型,實現了從通用AI到專業AI的跨越,改變傳統保險業依賴人工經驗判斷和簡單規則引擎的局限。這類垂直大模型能夠深入理解保險條款、精算規則等專業領域知識,在風險評估、產品定價等核心業務環節展現出價值。
以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為例,其旗下的太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科技”),構建保險行業首個自主創新的千億級參數大模型基礎設施,訓練效率提升30%。太保科技總經理魏驕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AI正在為保險數據的海洋架設“精算導航儀”,智能保顧、理賠反欺詐模型和智能客服等AI技術已全面落地,其中理賠審核準確率提升59.4%,客戶滿意度達80.5%。
此外,太保科技基于華為鯤鵬處理器實施“一云多芯”戰略,30天內完成60余個應用適配,為保險核心系統國產化替代奠定基礎,并為打造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新型數據中心開辟了創新路徑。
“未來,太保科技計劃推動國際化戰略,與頭部企業聯合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碳排放監測體系,助力中國保險科技標準走向全球市場。”魏驕華表示。
縱觀整個行業,垂直大模型正在打開保險科技的新空間。一方面,它能夠處理傳統規則引擎難以應對的復雜場景,如健康險中的疾病風險評估;另一方面,通過持續學習行業數據,模型可以不斷優化業務流程,在核保、理賠等環節創造增量價值。更重要的是,這類模型沉淀的行業知識可以形成競爭壁壘,助力企業構建差異化優勢。
AI算力“加油站”
從熾熱沸騰的鋼鐵熔爐,到精密運轉的金融系統,再到智能高效的城市管理中樞,上海正逐步將人工智能融入經濟全局。
作為產業升級的核心支撐,上海超算中心打造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正成為長三角地區AI創新的“算力心臟”。該平臺采用華為昇騰全棧技術,已構建起覆蓋“產學研用”的完整生態鏈。
走進位于浦東張江的上海超級計算中心,記者聽到兩層玻璃隔音幕墻后傳來低沉而規律的嗡鳴聲,這是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魔盒”算力集群正在全速運轉的“呼吸聲”。這里搭載的昇騰Atlas900Pod集群正以每秒10億次的運算速度,將AI模型訓練周期從數周壓縮至幾天。監控大屏上,任務隊列不斷刷新——汽車企業的自動駕駛模型訓練剛完成98%,目前調度共接入4個集群……工作人員輕點觸控板,墻面上立即投射出三維可視化界面,展示著算力資源如何在長三角AI企業間智能調度。
“我們正在突破傳統超算的邊界,通過‘超智融合’新模式,實現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落地的全鏈條貫通。”上海超算中心應用技術部部長王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目前,平臺已匯聚80余家企業機構等,形成算法研發、遷移適配、場景驗證、商業轉化等多個產業圈。其中,上海瓏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昇騰推理一體機推出“玲瓏數智”智能體解決方案;上海新致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金融投研AI轉型,計劃2025年服務超100家頭部客戶;上海電力大學通過“風靈”大模型優化風電運維,降低30%成本。
上海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基礎平臺+核心企業+場景應用”的集群發展模式,正在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領域形成示范效應。上海AI產業集群的壯大不僅將強化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話語權,更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出新質生產力。
盡管我國算力中心在關鍵核心技術上仍面臨挑戰,但產業鏈已經在垂直大模型領域展現出突破性進展,不僅能夠解決傳統AI技術難以應對的行業痛點,更為未來智能化升級指明了發展路徑。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長田豐表示,AI超級算力集群的建設還需實現芯片、網絡、軟件、能源等全產業鏈協同。
在浦東這片創新熱土上,上海超算中心就像一座永不熄火的AI算力“加油站”,通過“超算+智算”的融合架構,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智能化轉型提供強大動力,不僅成為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核心支撐,還推動智能芯片、工業軟件等關鍵領域加快走向國際市場。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于去年底印發的《關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個左右具有顯著成效的行業開放語料庫示范應用成果,建設3個至5個大模型創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協同的賦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訓練場。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在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上表示,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45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8%,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上海作為“數字試驗場”的創新實踐,為中國邁向科技強國提供了有力證明。上海等地在“人工智能+”實體經濟領域的持續探索,正助力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更有利地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