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9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對于中國新的金融監管架構中央行將扮演怎樣角色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去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披露的消息說明了金融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其辦公室放在人民銀行,這些都表明人民銀行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周小川表示:“現在這個作用,一是有一些金融監管的空白,過去的監管體制出現了一些空白,這些空白可能需要盡快彌補。二是金融監管有一些規則,也出現了一些缺陷,需要增強金融規則的制定。此外,還有一些已經發生的金融機構或準金融機構的風險需要抓緊進行處置,維持金融系統的健康。”
周小川強調,人民銀行牽頭,增強各個金融機構特別是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提高協調的效率。這是機構改革的若干個方面,可能大家需要進一步看金融機構改革還有哪些內容。機構改革主要依據中國國情,也參考了國際上各種不同金融監管機構的設置,參考的過程中也研究了所謂“雙峰”監管體制。
對于應該怎么樣理解M2增速的問題,周小川表示,由于M2指標口徑總是在不斷變化,主要是金融市場結構、金融產品在不斷變化,M2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衡量貨幣政策松緊的工具。“假定M2口徑短期內變化不大,我們怎么看?如果M2和名義GDP增長速度基本一致,從廣義貨幣供應量的角度來講就是不松不緊。如果M2大于名義GDP增長速度,貨幣政策就偏松一點;如果低于就偏緊一點。”
周小川認為,僅觀察GDP有時候不夠,還要看物價和就業水平,從這些方面衡量貨幣政策松或緊。今后關注點可能逐漸從廣義貨幣的數量變化轉到對價格的關注。
對于今年中國央行會否跟隨美聯儲腳步提升利率的問題,周小川表示,全球經濟在多個地區出現復蘇跡象,很多國家的貨幣政策從數量寬松慢慢退出,這意味著過去全球范圍內的數量擴張和低利率可能告一階段。中國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這方面的影響應該可以預估。
周小川表示,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在轉變,從過去追求數量型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增長。中國廣義貨幣總量在經濟體中已經相當大,在追求質量型增長時,有可能減少過去大量依靠資金支持的增長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在貨幣政策上和外匯政策上,都有相應的政策響應。
比特幣等監管是近年熱門話題,周小川表示,未來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是動態的,取決于技術成熟程度,取決于測試試驗、評估情況。周小川認為,比特幣和其他一些產品出得太快,不夠慎重。如果迅速擴大或者蔓延,有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很大負面影響,也許還會向金融穩定、貨幣政策傳導,產生不可預測的作用。
“研究一些新東西是好的,但除了市場動力外,還要考慮全局、大局。”周小川說,在投入真正運行前,一定要考慮跟消費者、跟投資者的關系,如果在測試還不太充分,或者測試結果沒有得到廣泛認同的情況下,迅速擴大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周小川說,創造可投機產品容易讓大家產生一夜暴富的幻想,偏離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
“如果技術發展會給原有的金融秩序帶來改變,也需要比較慎重地進行研究、進行論證以后再出臺。”周小川說,總的來講,技術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在逐漸摸索,說不上未來就一定有某種確定的監管政策。
關于如何理解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松緊適度主要是看實體經濟能否得到各方面有效支持。一是看信貸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支持一些薄弱環節。二是看支持創新領域。中國經濟目前有很多創新亮點,看這些創新領域能否及時得到信貸及其他融資方式支持。同時,要注意防范金融風險,進行金融改革。
關于今年住房信貸政策是否會有新變化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房貸利率的確略有上升,但從稍微長一點的周期來看,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商業銀行綜合考慮負債端利率上升和房地產的風險溢價,對住房貸款利率自主定價,擴大利率浮動區間,總體上符合利率市場化的要求和趨勢。
潘功勝強調,人民銀行會督促商業銀行嚴格落實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對住房貸款執行差別化的定價,積極支持居民特別是新市民購買住房的合理需求。在房地產金融風險上,人民銀行長期以來一直堅持審慎的房地產信貸政策,我國的房地產信貸質量總體良好,房地產金融風險可控。“當然,我們關注到個人住房貸款、家庭部門杠桿率增長速度有點快,個別的房地產企業可能在財務方面比較激進,會有一些風險。”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23:32 | 同程旅行發布一季度財報 營收同比... |
23:32 | AI眼鏡行業迎發展機遇 產業鏈企業... |
23:32 | 第一季度可穿戴市場需求回升 AI賦... |
23:32 | 多家公司“刷新”回購、主要股東增... |
23:32 | 布局手術機器人需有“生態”意識 |
23:32 | 智慧醫療照進現實 手術機器人煥然... |
23:32 | 從“內卷”到“外拓” 銀行信用卡... |
23:32 | 金租公司發揮融資租賃專業優勢 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