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蘇穎
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金融機構的不同類型股東實施差異化監管:對一般性財務投資,不作過多限制;對于主要股東特別是控股股東,進行嚴格規范。另外,《指導意見》強調,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必須使用自有資金。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業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大量非金融企業通過發起設立、并購、參股等方式投資金融機構。但實踐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非金融企業忽視自身主營業務發展,盲目向金融業擴張,助長了脫實向虛和杠桿率高企;一些非金融企業以非自有資金進行虛假注資、循環注資,導致金融機構沒有獲得真正能夠抵御風險的資本;還有少數非金融企業不當干預金融機構經營,將金融機構作為“提款機”,使得實業板塊與金融板塊風險交叉傳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所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金融業綜合經營的快速發展,金融控股公司日益增多。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也加快推進,有部分實體企業經營一定范圍的金融業務,從而不同程度的參與金融控股公司。從非金融企業參與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屬性來看,可大致分為央企控股、地方控股、民營控股、互聯網控股。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給企業帶來多重好處,例如滿足金融服務需求、提高資本盈利水平、降低交易成本和創造協同價值等;另一方面,也蘊含內部交易復雜、賬面資本虛增和掏空主業等一系列潛在的風險,要求更為嚴格的監管。
為此,《指導意見》強化金融機構控股股東的資質要求,從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金融機構控股股東的具體條件,加強金融機構股權質押、轉讓和拍賣管理。規范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加強資本的真實性合規性監管。完善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規范關聯交易,健全風險隔離機制,防止濫用控制權,嚴禁不當干預金融機構經營。加強對非金融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穿透監管,強化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和信息共享。
“總的來看,《指導意見》為規范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了前提和準備,因為很多金控公司就是由實體企業設立的,預計金控公司相關監管意見有可能很快出臺。”鄂永健認為。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23:32 | 同程旅行發布一季度財報 營收同比... |
23:32 | AI眼鏡行業迎發展機遇 產業鏈企業... |
23:32 | 第一季度可穿戴市場需求回升 AI賦... |
23:32 | 多家公司“刷新”回購、主要股東增... |
23:32 | 布局手術機器人需有“生態”意識 |
23:32 | 智慧醫療照進現實 手術機器人煥然... |
23:32 | 從“內卷”到“外拓” 銀行信用卡... |
23:32 | 金租公司發揮融資租賃專業優勢 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