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2萬億元新增財政資金,如何直達市縣基層?如何保證使用效果?
6月12日,在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研究,具體操作方案已經明晰。目前,財政部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抓緊落實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有關要求,確保2萬億元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資金主要分解為四大部分
“特殊轉移支付的資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方面。重點還可以用于解決當前基層面臨的疫情防控、基本民生保障等困難。”許宏才說。
據許宏才介紹,2萬億元新增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直達市縣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一是列入特殊轉移支付的部分。主要是應對今年疫情帶來的對經濟、財政的影響;二是列入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的抗疫特別國債。主要用于有一定的資產收益保障的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的相關支出;三是列入正常轉移支付的增量和存量部分。主要是支持減稅降費,用于彌補地方減稅降費后形成的新增財力的缺口;四是地方新增財政赤字的部分。1萬億元新增財政赤字中,地方安排了赤字500億元,由市縣基層按照一般債務的有關規定安排使用,重點要用在落實“六保”任務方面。
對于如何做到資金直達?許宏才表示,建立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在保持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不變、地方保障主體責任不變、資金分配權限不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的原則,完善相關資金分配程序,壓實地方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監督問責機制。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直達基層的特殊轉移支付方式體現的是“點對點”政策落實方式,確保基層政府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一項好的政策要實現政策效果,關鍵靠落實方式和落實過程。
“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的資金來源特殊,即中央財政通過增加財政赤字、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大力壓減中央本級支出等措施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資金;同時,動員省級財政統籌中央轉移支付和省級自有資金,切實擔負主體責任,增加對縣級財政的轉移支付規模;共同推動資金下沉市縣基層力度。”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龍小燕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龍小燕表示,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在資金轉移中更加注重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速度、加速轉移支付進程、確保資金直達市縣基層,各級國庫都要督促做到點對點直接撥付資金,切實體現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有效落實國家治理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實現抗擊疫情維護“六穩”“六保”的初心。
建立直達資金的監控系統
如何保證直達資金的使用效果?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表示,為了確保新增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直達市縣基層,財政部將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確保資金下達和資金監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做到資金流到哪里,監控就到哪里。
李敬輝表示,財政部正在建立直達資金的監控系統,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制定管理辦法,明確管理要求;二是建立臺賬制度,實行全程監控;三是加大監督力度,強化問責機制。
“為規范特殊轉移支付及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管理,財政部已經制定了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抗疫特別國債的資金用途、分配撥付、還本付息、預算編制等內容,以及特殊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測算、撥付使用、監督管理和激勵約束等內容。”李敬輝說,在此基礎上,財政部還專門制定了直達資金的監督管理辦法,明確建立臺賬、定期報告、信息公開、監督問責等要求,為加強資金監管提供制度依據和保障。
龍小燕表示,財政部建立全覆蓋、全鏈條監控系統,完善“中央到省、省到市縣”的監控機制,及時跟蹤各級財政庫款情況,對縣級工資發放實施按日監測預警,對地方基層財政庫款保障情況實施按月通報,有助于切實保障基層“三保”支出需要。同時,市縣政府要建立使用臺賬,確保資金流向明確、賬目可查。審計部門要開展專項審計。依法依規嚴肅問責、堅決處理截留挪用、虛報冒領的責任主體。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