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砥礪奮進、攻堅克難,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這十年,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漸趨完善、結構日益豐富、服務更加多元。覆蓋產業全鏈條、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上下貫通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步入“從有到優”的發展階段,為經濟轉型升級引入了金融“活水”。
十年間,資本市場已形成涵蓋滬深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各板塊堅持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市場整體的包容性、適應性、覆蓋面大幅提升,服務企業的種類、數量顯著增加。
十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大幅增強,服務國家雙創戰略的能力顯著提升、有力推動了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大批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獲得資金支持、實現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經營效能的提升。
多層次資本市場步入“從有到優”的發展階段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之路由此啟程。2012年,由滬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組成的我國資本市場體系,初步具備了“多層次”的雛形。
近十年,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快構建。2017年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明確了新時代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13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設立運行,很快迎來“萬家時代”,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的能力出現躍升;同時,區域性股權市場步入規范發展,各類交易場所的清理整頓工作持續推進。
2018年,設立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宣布推出,開啟了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提升“硬科技”企業質效的新篇章。2019年,以分層管理為核心的新三板綜合改革啟動,新三板精選層于次年設立。2020年,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正式落地,“三創四新”企業得到更大的資本市場支持。
2021年,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運行,“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總體目標,為資本市場探尋普惠金融“中國策”指明了方向。與此同時,科創板制度規則持續完善,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布局、更趨成熟,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普惠金融之路站上新的起點。
如今,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了錯位發展、各具特色、適度競爭、互補互聯的格局,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能力顯著增強。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認為,建設好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是我國經濟金融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需要強有力的制度保障。著力營造各方“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生態,加快構建更加成熟、完善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將不斷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出現“雙升”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金融支持,促進跨周期、跨產業、跨群體分散風險,更好滿足廣大群眾的財富管理需求,成為金融體系改革發展新的、更高的要求。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風險緩釋、政策傳導、預期管理等方面有獨特而重要的功能,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
十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完善,服務上市公司的廣度、深度顯著擴展,股債融資規模累計達到55萬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滬深交易所、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4832家,全國股轉系統共有掛牌公司6728家,全國共設立了3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2013年至2022年上半年,A股公司IPO和再融資的金額合計達到13.59萬億元,其中,2021年IPO和再融資金額合計達約1.82萬億元,創出歷史新高。同期,交易所債市不斷壯大,形成了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可轉債、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等品種體系;期貨市場已上市包括商品、股指、國債期貨和股票期權在內的96個期貨期權品種。
十年間,上市公司質量、市場結構等指標明顯優化,各行業、各發展階段、不同規模的企業對資本市場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截至目前,上市公司和掛牌企業群體分布在90多個行業大類,其作為實體經濟“基本盤”、轉型發展“領跑者”的角色更加凸顯。根據Wind數據,截至6月末,A股戰略性新興行業上市公司超過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高科技行業的市值占比,由十年前的約10%增長至約30%,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占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一半以上。
近年來,高風險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壓降,常態化退市機制加速形成,資本市場吐故納新的速度不斷加快。來自證監會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證監會共對上市公司移送稽查立案232家次,與之前三年比增長82.7%;共有77家公司退市,是之前三年的6倍。
十年間,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雙雙提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徐明認為,十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展最突出的特點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增強。他表示,我國企業眾多、企業業態豐富、差異極大。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資本市場的需求各不相同,多層次、多板塊的資本市場適應了我國實體經濟和不同企業的發展需要。
助力科技創新探索資本市場普惠金融“中國策”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具備的微觀基礎。十年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逐步完善,提升了市場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在提供融資支持、完善公司治理、落實普惠金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定位看,科創板強調“硬科技”,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六大領域的“獨角獸”“瞪羚”企業;創業板著重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更加強調推動傳統產業的創新升級;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聚焦“更早、更小、更新”,著力解決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上市難和退出難等問題,幫助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做強做優。
從效果看,科創板設立、創業板改革大大提升了資本市場對優質科技創新企業的吸引力。設立北交所、推進新三板綜合改革,顯著增強了資本市場對更小規模、初創期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吸引力。
“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既要有強大的鏈頭企業,鏈條上也要有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來卡位,鏈頭和鏈身缺一不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表示,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層層遞進”,有利于更好推動更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采取措施,將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平臺,使其與地方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緊密結合。
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總經理成九雁看來,小企業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特別需要各種要素資源,尤其是資本市場要素資源的支撐。近年來,區域性股權市場規范發展,在降低企業進入成本、分類分層管理企業,形成差異化產品體系、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政策對接問題、建立聯合培育機制等方面,探索出了服務小微企業的新路徑,推動形成了越來越好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
19:24 | 證監會同意鑄造鋁合金期貨和期權注... |
19:21 | “走進深交所,共話科創債”科技創... |
19:21 | 名創優品集團一季度總營收44.3億元... |
19:06 | 贛粵高速: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06 | 果麥文化: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06 | 杭州熱電: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06 | 晶華新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 |
19:06 | 晶華新材: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七次會... |
19:06 | 開創國際: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06 | 可孚醫療: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06 | 聯合光電:第四屆董事會第3次臨時... |
19:06 | 農發種業: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