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隨著中報披露季的結束,遼寧71家A股上市公司,3家A+B股上市公司,2家純B股上市公司,合計76家國內上市企業均按期實現交卷。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76家企業的整體營業收入規模為4111.84億元,較去年同期3878.97億元(收入、凈利潤統計均包含2019年初新掛牌的兩家企業)小幅提升6.00%;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149.4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8.29%。
國企改革效果凸顯
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比重一直較大,同時也是國企改革重點推進的區域。《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遼寧上市公司上半年發展業績,一些完成或正在推進改革進程的上市公司經營效益改善明顯。
具體來看,近期在股東層面完成整合的三個港口企業,受益于同質化竟爭得到抑制,收費步入合理區間,整合優勢得到進一步釋放,營收、凈利都有較大程度的增長。其中,錦州港收入增長幅度最大,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8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73%,實現凈利潤1.02億元,同比11.35%。同行業的另兩位“老大哥”利潤幅度增長都較大,報告期內大連港實現凈利潤2.88億元,同比增長63.60%,營口港實現凈利潤5.74億元,同比增長63.11%。
此外,順利實現混改納入到方大系的東北制藥和中興商業,上半年業績也有不俗表現。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東北制藥實現營業收入41.10億元,同比增長9.65%,實現歸母凈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18.92%,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剛剛完成混改的中興商業,在新的機制體制激勵下,爆發經營活力,也進入到了嶄新的發展階段。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興商業實現營業收入13.74億元,同比增長7.71%;實現歸母凈利潤8835.67萬元,同比大增121.61%。
值得關注的是,在實現混改變身民企,并順利完成破產重整后,撫順特鋼也獲得了新生。特別是驟減的財務費用,讓公司拋開了沉重的財務壓力,經營面貌大幅改觀。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財務費用為3279.14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了82.95%,有力地支撐公司實現扭虧。2019年上半年撫順特鋼實現營業收入30.82億元,同比增長3.95%;實現歸母凈利潤1.26億元,同比大增280.48%。
整體盈利有所收窄
2019年上半年,雖然大部分企業經營效益都得到了正向提升,但鑒于特殊的產業結構,受行業宏觀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少數上市企業在發展中遇到困難,經營業績由盈轉虧,多方面因素疊加導致。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遼寧76家上市公司中,業績盈利57家,虧損19家,虧損比例為25%。而去年同期的74家企業中,盈利61家,虧損13家,虧損比例約為17.57%。2019年上半年,遼寧上市公司虧損面有所擴大。
數據顯示,通過各種努力,今年上半年,包括海航投資、*ST金山、ST撫鋼、大連重工、*ST大控、興齊眼藥等六家企業業績同比扭虧,同時也有包括ST天寶、*ST沈機、奧維通訊、智云股份、派思股份、萃華珠寶等12戶企業經營業績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轉為虧損。
行業方面,受鐵礦石漲價等因素影響,上半年鋼鐵行業整個呈下行走勢,遼寧的三大鋼廠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也均大幅下挫。數據顯示,鞍鋼股份、本鋼板材、凌鋼股份報告期的凈利潤分別由去年同期的44.41億元、7.57億元、7.49億元減少到今年的14.25億元、4.53億元和3.80億元。三家企業的總體盈利就較去年同期減少了近37億元。此外,商業城、惠天熱電、大連友誼等企業相較去年同期仍未扭轉不利局面,繼續虧損。ST大化B、遠大智能等公司虧損規模較去年同期還有所擴大。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76家企業合計實現凈利潤149.41億元,較去年同期(年初上市的兩戶企業納入統計)凈減少33.44億元。
恒力石化成“盈利王”
雖然76家企業整體的盈利水平有所下滑,但也有個別企業一騎絕塵,表現突出。
得益于煉化項目投產,率先在業界實現一體化經營,恒力石化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都得以快速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恒力石化以423.33億元的收入規模,在遼寧所有國內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和中占比已超過1成。遼寧76家國內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的凈利潤中,超四分之一的份額都是由恒力石化貢獻的。報告期內,恒力石化以40.21億元的凈利潤,成為遼寧地區當之無愧的“盈利王”。
收入排名方面,廣匯汽車憑借多方面競爭優勢,在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逆勢增長,以807.11億元營業收入成為遼寧地區收入規模最大的上市公司,較去年同期增長3.28%,。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匯汽車銷售新車42.88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6.09%。其中,實現網電銷臺次14.88萬臺,占比已達到34.70%。
大型央企國電電力2019年上半年,營收凈利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4.90億元,同比增長7.65%;實現歸母凈利潤22.64億元,同比增長12.41%。值得注意的是,國電電力已連續9年保持高比例分紅,自公司上市以來,已累計分紅超230億元。
整體來看,2019年上半年,遼寧76家國內上市公司中,超七成的企業均實現盈利,其中包括遼寧成大、禾豐牧業、美吉姆、桃李面包、大冷股份、文投控股等在內的30家企業凈利潤獲得同比提升,占到遼寧國內上市公司數量的近四成。
(編輯 白寶玉)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23:32 | 同程旅行發布一季度財報 營收同比... |
23:32 | AI眼鏡行業迎發展機遇 產業鏈企業... |
23:32 | 第一季度可穿戴市場需求回升 AI賦... |
23:32 | 多家公司“刷新”回購、主要股東增... |
23:32 | 布局手術機器人需有“生態”意識 |
23:32 | 智慧醫療照進現實 手術機器人煥然... |
23:32 | 從“內卷”到“外拓” 銀行信用卡... |
23:32 | 金租公司發揮融資租賃專業優勢 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