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桂小筍)7月2日,畢馬威中國發布《首屆健康科技50》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并揭曉健康科技50榜單上榜企業。《報告》全景掃描中國健康科技產業格局與競爭態勢,并通過深入的調研與模型分析,對產業未來趨勢做出前瞻預判,為企業提供多維度的客觀評價與發展建議。
畢馬威中國客戶及業務發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介紹,從2024年4月至今,畢馬威中國首屆健康科技50獲得了超過百余家企業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結合實地考察和評選模型,篩選出了優秀上榜企業。
《報告》聚焦中國健康科技產業,聚焦產業鏈上中下游,將上游定義為科技賦能醫藥、醫療器械與智慧醫院研發,中游為科技賦能醫藥、醫療器械與智慧醫院生產制造,下游為科技賦能服務終端和支付方式,分析中國健康科技產業供給現狀,重點剖析核酸藥物、合成生物、醫療機器人與醫療大模型四個細分領域,洞察中國健康科技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并在科研創新、商業模式轉型、出海路徑、爆款產品打造等方面提出建議,以期為中國健康科技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目前,AI和機器人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范圍,已從輔助診斷擴展至治療規劃、遠程醫療、病理診斷、睡眠呼吸健康等多個領域,持續推動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
畢馬威中國醫療健康和生命科學行業審計主管合伙人黎志賢介紹,大模型的快速發展下,中國健康科技產業由依托傳統醫療AI框架下“AI以產品找需求”的發展升級為以AI大模型為支撐的“從底層升級,為多類場景提供可能,匹配已有需求,覆蓋全場景、滲透全流程、從被動到主動”發展。作為AI技術的重要智慧引擎,大模型技術正在通過“從局部到整體,自上而下”的方式,逐步融入醫療與生命科學的各類場景。這一趨勢不僅重構了傳統醫療軟件系統的架構與應用模式(如HIS、EMR、CDSS等),還借助大模型的泛化能力,為更廣泛的醫療場景帶來了“AI+”的創新機遇。
(編輯 張明富)
19:17 | 天孚通信: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東... |
19:17 | 新國都:公司自成立起即專注于電子... |
19:16 | 北部灣港:公司始終致力于依法合規... |
19:16 | 博碩科技:公司當前尚未有收購計劃 |
19:16 | 博雅生物:公司無基因檢測業務 |
19:16 | 德生科技:公司在區塊鏈方面具備相... |
19:16 | 杰創智能:公司將持續關注具身智能... |
19:16 | 杰創智能:公司未來產品研發和銷售... |
19:16 | 金祿電子:暫未涉及先進封裝領域 |
19:16 | 科倫藥業:公司在歐盟國家無銷售收... |
19:16 | 南都電源:公司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
19:16 | 南都電源:公司目前積極籌劃香港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