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王曉悅
美國東部時間11月13日,平安集團聯營公司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融壹賬通)宣布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申請的股票交易代碼為“OCFT”。
11月14日,金融壹賬通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不方便對相關事宜予以回應,一切以招股說明書為準。”
金融壹賬通主要為金融機構提供“科技+業務”的解決方案,若其成功上市,或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商業科技云服務平臺(Technology-as-a-Service,簡稱“TaaS”)。業內專家認為,金融機構及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前景廣闊,金融壹賬通背靠中國平安擁有先發優勢,但也要警惕同質化競爭帶來的風險。
前三季度營收15.54億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中國平安通過BoYuLimited持股金融壹賬通39.8%。金融壹賬通擬募集1億美元,每股ADS所代表的普通股數量、將要發行的ADS和普通股數量以及擬公開發行的價格區間則未確定。
公開資料顯示,金融壹賬通成立于2015年12月份,為金融機構提供商業應用和技術支持的服務。擁有12大解決方案包括為銀行、保險、投資等全行業金融機構提供智能營銷、智能產品、智能風控、智能運營等。
據招股書披露,金融壹賬通最初是平安集團的金融技術解決方案部門。自2015年年底起,開始在平安集團作為獨立公司運營,直到2017年11月29日拆分后,不再與平安集團合并,而是作為技術開發的合作伙伴。
財務方面,金融壹賬通在2017年、2018年、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前三季度的營收分別為5.8億元、14.1億元、15.5億元。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的凈虧損分別為6.07億元、11.903億元、10.49億元。寧人律師事務所金融與科技委員會副主任馬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股市場更加注重企業未來發展空間,對于盈利與否及盈利多少并沒有過多要求。從財務來看,目前平安壹賬通正處于發展的投入階段。在馬軍看來具備長期發展的空間。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金融壹賬通獲客能力不容小覷,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賬通有超過3700個客戶。覆蓋中國所有主要銀行,99%的城市商業銀行和46%的保險公司。
馬軍表示,金融壹賬通業務開展具有先發的客戶資源優勢,未來有穩定增長的空間。但主流SAAS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來源于老客戶的續費和增購,后續還需維系和培養新的客戶以繼續拓寬增長空間。
研發費用是成本“重頭”
同時,《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其研發費用是其費用支出的“重頭”。招股說明書中顯示,研發成本在今年前三季度為6.41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57倍。今年三季度,研發成本占總支出比例的57.29%,而去年同期,這一比例只有43.36%。
根據易觀數據,2018年國內金融科技市場規模為115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157萬億元。KPMG金融科技50強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顧問陳文君教授向記者表示,金融科技行業的制勝法寶是“科技+場景+流量”,平安集團擁有豐富的金融場景和多年的全牌照經營經驗,產品研發極具實力。
在科技人才構成方面,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金融壹賬通擁有超過1437名科研開發員工,超過53%的員工是具有多元背景的技術人才,其科研開發團隊由數據科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及軟件工程師組成。
另外,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賬通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領域已斬獲了23項全球科技大獎。
有業內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平安金融壹賬通的區塊鏈技術確實很強,網信辦公布的第一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中,平安有五種區塊鏈服務上榜,金融壹賬通自身就有兩項上榜。”他強調認為,“在區塊鏈成為當下風口的情況下,平安金融壹賬通有望在眾多金融科技服務商中脫穎而出。”
據招股書披露,金融壹賬通的發展將遵循四個階段:平臺孵化期、平臺獲客期、高速增長期;利潤增長。而目前金融壹賬通正處于發展的第二階段,準備邁入第三階段。
金融壹賬通方面表示,未來將專注于人工智能、區塊鏈和大數據分析和這些技術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將前沿的技術賦能生態圈,連接金融服務領域的多方,如金融機構、政府部門、金融監管機構等。
07:12 | 國科恒泰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 |
23:27 | 新能源車企宜從三維度構建技術護城... |
23:27 | 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正... |
23:27 | “產學研”融合發展 推動廣東商業... |
23:27 | 年內15部潛力大片待映 暑期檔、國... |
23:27 | 大中礦業“鐵礦+鋰礦”雙輪驅動格... |
23:26 | 河北銀行股權拍賣屢屢遇冷 |
23:26 | 年內超1900只公募產品變更基金經理 |
23:26 | 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約束 推動公募行... |
23:26 | 年內險企“補血”規模超530億元 |
23:26 | 中小銀行改革化險提速 多家村鎮銀... |
23:26 | “硬本領”“軟實力”已成中國品牌...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