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滬深股指沖高回落,延續前一日調整態勢,但市場中卻仍聚集著一定賺錢效應,全天上漲股票數量達到2374只,環比前一日明顯增加。從盤面看,這主要得益于科創板塊聲勢再起,吸引資金參與做多,5G、4G、移動互聯網等板塊重奪領漲龍頭地位的同時,不少成分股還出現放量上漲跡象。
分析人士表示,整體來看,當前市場在反彈過程中的整理很大程度上仍是情緒波動所致。客觀而言,當前位置市場估值漸趨合理,種種跡象表明,雖然在回升過程中仍難免震蕩,但當前位置下行的幅度相當有限,回調也只會是階段性的。向前看,A股投資價值仍被看好,場外資金躍躍欲試,在情緒面集中釋放過后,中期市場走勢依舊樂觀。
兩市縮量整理
周二早盤,滬深兩市高開,盤初大盤寬幅震蕩,隨后通信、5G等科技股爆發,帶動創業板指一度沖高漲逾1%;午后金融股下挫,兩市股指短暫盤整后集體走弱,滬指、深成指翻綠,臨近尾盤,股指探底回升,深成指翻紅,創業板指全天表現較強。盤面上,科技股強勢,獨角獸概念活躍,銀行保險股低迷。
截至收盤,滬指報2574.68點,跌0.04%;深成指報7635.16點,漲0.25%;創業板指報1315.43點,漲0.83%。滬市成交1022.27億元,深市成交1488.06億元,兩市合計成交2510.33億元,較上一交易日略有縮量。
中泰證券表示,從近期盤面中反映的情況來看,此前三個觀察市場做多力量的指標都有弱化跡象,一是創投板塊短期積累大量獲利盤,市場缺少新熱點來承接;二是市場對外圍市場的預期在弱化;三是減稅預期也在轉弱。做多動能弱化疊加市場獲利了結壓力,造成了近期市場的回調。針對后市,隨著不確定性上升,市場步入短期情緒低點,但交易性機會仍存,后續方向仍需政策面與外部環境逐漸明朗之后才能確定,整體而言,對于后市投資者不必過于悲觀,在估值底部疊加政策托底背景下,市場大幅下跌概率還是要小于快速上漲概率。
從一個完整的市場調整過程看,分析人士表示,盤面在反彈過程中的回調對情緒面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估值與信心的匹配,這意味著對于中長期價值投資者而言,市場“見底”過后配置價值已經顯現。而對于趨勢博弈投資者而言,后續負面因素沖擊可能形成的恐慌在反彈過后已顯著降低;其次在風險籌碼的分散消化過后,市場上行過程容易形成“羊群效應”,強勢板塊抱團形成籌碼集中是必然的,而在此過程中也是籌碼持有者風險偏好持續下降的過程,在反彈過程中出現市場回調實際上也是在為下一階段反彈朝向縱深發展尋找相對風險偏好更高者的過程。
場外資金躍躍欲試
不可否認的是,前期A股市場出現反攻的核心引擎是科創概念股。因此,只要科創概念股不斷強勢,不斷出現漲升新龍頭,A股市場就保持著旺盛的戰斗力。但是只要科創概念股不再出現新的龍頭品種,科創概念股不再吐故納新、不再強勢,那么反彈就后續乏力。由此來看,短期A股能否重拾升勢的確取決于場內外資金是否能針對下一階段的市場主線達成共識。
中期維度下,當下無論是宏觀角度的基本面和資金面,還是微觀角度資金調倉以及對估值的擔憂都有所消退,部分資金也已悄然開始布局。
國內商業銀行也在加速布局A股。此前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發布公告稱,擬發起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擬出資額分別不超過100億元和不超過150億元。據悉,已有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等16家商業銀行宣布設立理財子公司。中國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為22.32萬億元。盡管目前銀行理財資金大規模入市的可能性有限,但未來這些銀行理財資金的投向變動有望對整個資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階段A股政策底較為明確,估值仍處于歷史底部區間。先知先覺的各路資金已躍躍欲試,大量場外資金正在以公募基金養老目標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外資私募基金、券商設立的紓困資管計劃以及民營上市公司的并購基金等其它方式入市,資金拐點較為明顯,“資金底”或已確立。
把握配置窗口
站在當下的“十字路口”,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其實還是回調過后何時重拾升勢。本周伊始,中金公司就表示,五月以來的下行趨勢主要反映了市場對于宏觀事件不確定性的定價,因此,若不確定性未能明顯下降,投資者或難以系統性提升持倉,這也是指數每運行至下行趨勢線時均難以突破的原因。反彈過后逐漸顯現的分歧令謹慎情緒再度抬頭,不少觀點認為,幾大因素將決定未來市場走勢。
首先,關于市場風格的轉變上,首創證券認為,目前市場出現風格切換的概率較大。據該機構統計,自2010年至2017年以來,除2013年中小創全年強勢和2017年主板全年活躍以來,其余6年均在四季度出現了風格切換,概率達到75%,且風格切換的啟動時點往往集中在10月-11月。該機構表示,回顧2012年四季度末出現的中級別反彈,反彈順序依次以金融、周期板塊開始,然后傳導到成長板塊,但在上升和下行階段,成長板塊的漲跌幅往往也是最大的。當前市場對股權質押比例較高的成長類行業擔憂下降,前期遭到情緒壓制的優質成長板塊的修復性機會凸顯。上周114家發布了解除質押公告的上市公司中,中小創合計占比達74.56%,也表明股權質押風險已顯著降低。
其次,關于反彈的延續性上,華鑫證券強調,上一輪反彈基本是得益于大金融(銀行+保險+券商)的發力,在大金融板塊相對高位之后,由于空間優勢消失,出現技術性休整,同時又沒有新的核心熱點接力以及活躍概念(創投概念+殼資源)的“熄火”過后,共同作用下,指數出現寬幅調整,從本周一來看,大金融已經有所回穩,不過熱點主題概念已經表現慘淡,同時由于高送轉新規影響,高送轉板塊集體殺跌,一定程度上也降低資金對概念板塊的風險偏好。不過該機構認為即使短期指數再度出現深度調整也大概率是最后一跌,因而對于年報預期改善標的依舊是絕佳機會,畢竟市場熱度已經起來,應敢于逆周期配置。
從上述邏輯出發,投資者不妨把關注點從市場短期波動中轉移出來,立足中長期視野,把握當下難得的配置窗口。
23:56 | 市場化養老“輕重并舉”構建產業新... |
23:56 | 落實好上市公司獨董制度 強化關鍵... |
23:56 | 4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933億... |
23:56 | 從“去庫存”到“優結構” 專項債... |
23:56 | MSCI納A指數樣本調整將生效 外資機... |
23:56 | 人形機器人潛力大 超百家A股公司競... |
23:56 | 人民幣匯率近期走強 A股有望引來更... |
23:56 | 第三十二期:如何運用ETF構建中低... |
23:55 | 央國企全面實施市值管理 堅定高質... |
23:55 | NPC開講冷笑話 AI玩“活”游戲世界 |
23:55 | 從“港股三朵金花”爆紅看新消費賽... |
23:55 | 商業航天“出海”搭建全球產業新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