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經歷了2月份跌宕起伏的行情后,3月份A股的投資方向已然成為業內人士談論的焦點。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統計發現,近期,券商發布278份研報力挺醫藥行業后市表現。可以看到,2月份以來,醫藥生物板塊在月初迎來一波強勢上漲后,便呈現震蕩盤整態勢,截至周五收盤,醫藥生物行業指數月內累計漲幅2.34%,僅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卻跑輸了同期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漲幅分別為2.8%和7.46%)。
但是,眾多機構對醫藥股中長期走勢紛紛表示看好,認為醫藥股將走出“長牛”態勢。《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對受訪券商及機構觀點梳理發現,政策支持、業績穩定、需求剛性和科技創新等四方面的投資邏輯使得醫藥行業有望成為市場投資長期的明星。
其一,政策支持醫藥行業長期穩健增長。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經理萬民遠表示,醫保控費的核心是促進醫保支出結構優化而非減少,一系列政策也正驅動產業優化升級,醫藥市場有結構性機會,需保持良好心態,放低收益預期。
其二,醫藥上市公司業績良好,具有較強的防御屬性。
截至周五收盤,在申萬一級的醫藥生物行業中,已有194家上市公司發布2019年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有128家公司年報業績預喜,占比達66%
受疫情影響,大多數行業一季度業績預計并不理想。醫藥是少數業績受影響較小的行業,平安證券預計,該行業將成為追求相對收益公募基金的避險板塊。目前醫藥股在公募基金中的持倉占比為歷史中位水平,并未顯著超配,尚有提升空間。
其三,行業中科技創新密集,疫情對細分領域具有不同影響。可以看到,近期,防護工具類生產企業和研發生產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公司成為醫藥板塊的亮點,受到資金追捧。
分析人士認為,創新藥產業鏈由于其稀缺性和目前的政策寬容,仍是未來主投資的方向。CRO/CMO短期景氣度更高,創新藥企業更能獲取長期價值。
華商醫藥醫療基金經理陳恒表示,此次疫情對醫藥行業影響既是階段性的也是長期的。具體看,對于防護工具類需求可能短期影響更大,但是對于醫療信息化的需求可能是長期的;對于新冠肺炎特效藥的需求可能是短期的,但通過疫情辨別出研發相應能力強弱、改變臨床用藥習慣則是長期的。
其四,隨著人均壽命的增長、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藥物需求會持續穩定增長。
中原證券醫藥行業高級分析師李琳琳表示,我國呈老齡化趨勢,在該背景下,我國藥物處于仿制藥向創新藥的轉型期,供應遠遠跟不上需求的增長。
總之,市場已經認識到醫藥行業是一個成長空間巨大的朝陽產業。平安證券建議,目前看,兼顧業績與未來,可以關注醫藥行業中景氣細分領域高增長標的。具體看,業績增速較高的細分領域包括:CXO、疫苗、IVD、細分領域醫療器械、部分特色原料藥企業、龍頭醫療服務企業、藥店等。
21:10 | 第八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國際會議在... |
21:09 | 5月26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海... |
20:56 | 重磅!兩大半導體巨頭擬合并!雙雙... |
20:56 | 科創板再現重磅吸收合并交易 上市... |
20:11 | 國電南瑞主業發展穩健 新興業務及... |
20:06 | 徐工機械:已組建專項支持團隊參與... |
20:05 | 湘電股份3X50Mvar調相機在國家能源... |
20:05 | 遠大醫藥核藥亮相ASCO及APPLE年會 ... |
20:04 | 首車國家能源集團綠氫進京交付 實... |
20:04 | 明泰鋁業布局新能源電池業務 |
20:04 | “AI+會計行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 |
20:01 | 中科曙光與海光信息宣布戰略重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